第七章 診法 診法:即中醫(yī)診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診。 第一節(jié) 望診 概念: 望診,是醫(y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局部表現(xiàn)、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質的變化等以診察病情的方法。 望診的內容包括: 全身望診——神、色、形、態(tài)。 局部望診——頭面、五官、軀體、四肢、二陰、皮膚。 舌診、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 一、 全身望診 概念:全身望診是醫(yī)生在診察病人時,首先對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等整體表現(xiàn)進行扼要觀察,以了解整體情況的診病方法。 (一)望神 是指觀察病人生命活動的總體表現(xiàn)(包括臟腑組織功能活動與思維意識狀態(tài))來診察病情的方法。 廣義——人體生命活動的總體表現(xiàn)。又稱“神氣”、“精神”。 狹義——人的思維意識狀態(tài)。又稱“神志”、“神識”。 1、望神的原理和意
2、對神氣判斷 (1)得神 概念——又稱“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神志清楚、語言清晰,面色榮潤,動作自如,反應靈敏,呼吸平穩(wěn),肌肉不削。 意義——提示正氣充足,精氣未傷,為無病或病輕。 (2)少神 概念——又稱“神氣不足”。是輕度失神的的表現(xiàn), 常見于虛證患者。 臨床表現(xiàn): 意義——提示正氣充足,精氣輕度損傷,疾病恢復期或體弱者。 (3)失神 概念——又稱“無神”。是精虧神衰或邪盛神亂的表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言語錯雜、面色晦暗,反應遲鈍,動作艱難,呼吸氣微,喘促形體羸瘦,壯熱煩渴,四肢抽搐,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 意義——提示無論虛實,皆為病重。虛者系正氣大傷。精氣虧虛;實者,提示邪氣亢盛,熱擾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風挾痰,蒙蔽清竅,阻閉經絡。 (4)假神 概念——是重做出病人出現(xiàn)的精神暫時“好轉“的虛假表現(xiàn),是臨終前的預兆。 臨床表現(xiàn): 意義——提示精氣衰竭,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決,屬病危。 (5)神亂 概念——又稱“精神錯亂”或“神志失!薄J侵赣 于正氣不足或病邪內擾,殃及神明,導致意識障礙的異常表現(xiàn)。多見于癲、狂、癇、臟躁病人。 臨床表現(xiàn)——焦慮恐懼、狂躁不安,淡漠癡呆,卒 然昏倒等,且大多反復發(fā)作而緩解期不出現(xiàn)神志失常。 (二)望色 又稱“色診”,是指通過觀察病人全身皮膚(主要為面部)的顏色與光澤,以診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 顏色——色調變化(赤青黃白黑) 光澤——明度變化(光明潤澤或晦暗枯槁) 1、望色診病的原理 (1)面部血管豐富,為臟腑氣血之外榮,凡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皆可通過面部色澤的變化而反映出來。 (2)面部不同部位,為內在臟腑之外應,觀察面部不同部位色澤的變化,可診察相應臟腑的病變。 2、常色與病色 (1)常色 我國人的正常面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所謂“明潤”即面色光明潤澤,是精氣充盈的表現(xiàn)。所謂“含蓄”,指面色隱含于皮膚之內而不特別顯露,是精氣內含而不外泄的表現(xiàn)。 (2)病色——特點是晦暗暴露 因病而發(fā)生的異常面色即為病色,病有輕重、色有善惡,但均可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晦暗暴露之象。所謂“晦暗”是指面部皮膚枯槁而無光澤,是精氣衰竭的表現(xiàn),所謂“暴露”是指某種顏色異常明顯,是病色外現(xiàn)或真臟色外露的表現(xiàn)。 3、五色主病 (1)白色 白色屬金,主秋令,其氣為燥,是手太陰肺經的本色。常人宜“白欲如鵝羽”,忌“白如鹽”,病則“白如豕膏者”為善色,“白如枯骨者”為惡色。 肺病面白暴露枯槁無華為真臟色見,“肝病面白無華為難治”。 (2)黃色 黃色屬土,主長夏,其氣為濕,是足太陰脾以的本色。常人宜黃“如羅裹雄黃”,忌“如黃土”,病則“黃如蟹腹”者為善色,“黃如枳實”者為惡色。淡黃憔悴(萎黃)——脾虛化源不足(脾胃氣虛) 黃而虛浮(黃胖)——脾虛濕蘊水泛肌膚。 目、面、爪甲俱黃(黃疸)——濕熱或寒濕 脾病面黃暴露、枯槁晦暗為真臟色見,“腎病面黃無華為難治”。 (3)赤色 赤色屬火,主夏令,其氣為暑,是手少陰心經本色,常人宜“赤欲如白裹朱”,忌“赤如赭”;病則“赤如雞冠”為善色,“赤如 血”者為惡色。( :凝聚的死血)面通紅——實熱證(邪熱亢盛) 兩顴潮紅——陰虛證(虛火上炎)。 泛紅如妝,游走不定——戴陽證(虛陽外越) 心病面赤暴露、枯槁無華為真臟色見,“肺病面赤無華為難治”。 (4)青色 青色屬木,主春令,其氣為風,是足厥陰肝經之本色,常人宜“青欲如蒼壁之澤”,忌“青如藍”;病則“青如翠羽”者為善色,青如草茲“為惡色。淡黑或青黑——寒盛痛劇見于陰寒腹痛等病人。 突發(fā)青紫、肢厥——心陽暴脫,如真心痛。 肝病面青暴露、枯槁晦暗為真臟色見,“脾病面青無華為難治”。 (5)黑色 黑色屬水,主冬令,其氣為寒,是足少陰腎經的本色。常人宜“黑如重漆色”,忌“黑如地蒼”。病則“黑如烏羽”為善色,“黑如煙”為惡色。淡黑而暗——腎陽虛 焦黑而干——腎陰虛。 黎黑、肌膚甲錯——血瘀日久。 眶周發(fā)黑——水飲或寒濕帶下。 腎病面黑暴露、枯槁(無華)晦暗為真臟色見,“心 病面黑無華為難治”。第二節(jié) 局部望診 二、局部望診(結合圖片講解) 三、舌診 概念 ——舌診,又稱“望舌”,是觀察病人舌象變化以診察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中醫(yī)診法的特色之一。 (一)舌診的原理 (二)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望診的體位與伸舌姿勢 體位——坐位、臥位均可。 姿勢——自然、舒展、暴露。 2、診舌的方法 一般規(guī)律是:先察舌質,以了解其顏色、形態(tài)之變化;繼觀舌苔,以了解其苔質、苔色的改變。根據(jù)需要,可行刮舌與揩舌之法,可借以鑒別舌苔有根、無根,及其是否染苔。 3、診舌的注意事項 (1)光線:充足、柔和的自然光最佳。 (2)食物或藥品的影響:硬食致薄苔,食蛋黃苔亦黃。 (3)口腔對舌象的影響:張口呼吸苔必干,鑲牙等。 (三)舌診的內容 1、正常舌象 2、病理舌象 舌質 (1)舌色 病理性舌體的顏色有淡白、紅、絳、青、紫五種。 1)淡白舌[1] 特征——較淡紅舌淺淡,即紅白兼色,以白為主。 臨床意義——主氣血兩虛、陽虛。 成因——血虛舌失充養(yǎng)或陽虛氣衰,血不上榮。 辨證——舌體瘦。庋獌商);胖嫩有齒痕(陽虛) 2)紅、絳舌[2] 值得提及的是,舌邊尖紅者,多提示“外感表熱證初期”,舌面上有出血點,在外感熱病多為邪熱迫血妄行,行將吐衄、發(fā)斑;在內傷雜病往往是“內臟出血”的征兆。同時亦應熟悉:“紅絳舌主熱證而不主寒證”的臨床規(guī)律。 3)青、紫舌 特征——全舌呈現(xiàn)均勻青色或紫色,局部舌面見青紫色斑點者,稱為“瘀斑舌”或“瘀點舌” 臨床意義——主氣血運行不暢。 成因——(1)陰寒內盛,血脈瘀滯;(2)熱傷營陰, 血流不暢;(3)氣滯或氣虛,血行無力。 辨證——色淡紫或紫暗而濕潤(陽虛或氣虛;氣滯);紫絳少苔干(營血熱甚);青紫腫大(中毒);純青若水牛之舌 須熟悉,紫舌隨其深、淺、潤、燥不同,而主病有異。青舌之色,狀若水牛之舌或皮膚上有“青筋”。因此,有稱青舌為“水牛舌{1}”、“青舌不主熱證”。 青舌和紫舌有一定的關系,青舌和紫舌常以不同的比例參差并見,然而在主病上并無矛盾,“一般是絳紫屬熱,青紫屬寒或血瘀,純青為寒邪直中與血瘀”。 (2)舌形 1)榮枯 特征——紅活榮潤曰“榮”,晦暗枯槁為“枯”。 臨床意義——榮舌為有神,主病吉;枯舌為無神,主病兇。即判正之盛衰,病情之輕重預后。 2)老、嫩 特征——紋理粗糙,堅斂蒼老胃之老舌;紋理細膩, 浮胖嬌嫩謂之嫩舌。 臨床意義——判斷虛實之即老舌主實證,嫩舌主虛證辨舌之老嫩,應注意從其質、色兩方面進行觀察。 3)胖、瘦 特征——舌體胖大,伸舌滿口謂之胖大舌;舌體瘦 小而薄,謂之瘦薄舌。 臨床意義——胖大舌主水濕停滯;瘦匯票舌主氣血津液虧虛。 辨證——舌胖色淡(氣虛、陽虛);舌胖色紅絳(心脾熱盛,,外感濕熱);舌胖以紫暗(中毒);舌瘦色淡(氣血兩虛);舌瘦紅絳而干(陰虛火旺)。 胖大舌之主病有虛、實、寒、熱與中毒之分,臨床上判斷時應注意與舌色、舌苔相結合,即綜合判斷便是。 4)點、刺 特征——蕈狀乳頭腫脹或高突,狀若尖鋒,形如芒 刺謂之“刺”;乳頭增大,數(shù)目增多者謂之“點”。 臨床意義——臟腑陽熱亢盛,或為血分熱盛 5 )裂紋 特征——舌面上有各種形狀的裂紋、裂溝。 臨床意義——精血虧虛或陰津耗損。 辨證——舌淡而裂(精虧血少);舌紅而裂(陰津不足,虛火內生)。 (3)舌的動態(tài) 病理性的舌態(tài)有:痿軟、強硬、歪斜、顫動、吐弄和短縮。 1)痿軟 特征——舌體痿軟無力,不能隨意伸縮回旋。 臨床意義——陰傷或氣血俱虛。 辨證——兼紅絳舌而少苔(邪熱傷陰或陰虛火旺);兼枯白無華之象(久病氣血虛衰)。 2)強硬 特征——舌體失其柔和,卷伸不利,甚或板硬強直不能轉動。 臨床意義:(1)熱入心包;(2)高熱傷津;(3)風醫(yī)學檢驗網 痰阻絡。 辨證——兼見舌色紅絳而少津者(主熱入心包或高熱傷津);兼舌苔厚膩者(風痰阻絡)。 3)歪斜 特征——伸舌時舌體歪向一側。 臨床意義——肝風夾痰或瘀阻經絡。 辨證——舌絳紫而勢急(肝風發(fā)痙);舌暗苔膩而勢緩(中風偏枯,亦即痰瘀阻絡)。 望舌苔—苔色 舌苔承病邪性質的不同,而有白、黃、灰黑等不同變化。臨床可單獨出現(xiàn),亦可相兼出現(xiàn),因此辨證時應和舌質的顏色與形質變化結合起來,作具體分析。 (1)白苔 舌苔白薄而潤——正常舌象;表證初起;里證之輕證;陽虛內寒。 舌苔白薄而干——風熱表證 舌苔白薄而滑——外感寒濕,或水濕內停。 舌苔厚膩而干——痰濕食積化熱;濕阻津不上承。 積粉苔舌質干紅——溫病穢濁濕邪與熱毒相結。 苔白而燥裂——燥熱傷津。 辨白苔的臨床意義時,應結合苔質、舌質等情況綜合分析。因白苔也可主熱證,如“積粉苔”即是感受溫疫、熱毒內盛,穢濁困阻,陽熱不能外達所致。 (2)黃苔 薄黃苔——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入里。 黃膩苔——濕熱蘊結、痰飲化熱,或食積熱腐。 黃糙苔——主邪熱傷津,燥結腑實之證。 黃白相兼苔——表證化熱入里,表里相兼。 黃滑苔——陽虛寒濕,痰飲化熱,陽虛外感濕熱之邪。 黃苔多由白苔轉化而來,臨床意義多主熱癥,但亦可見于寒證。須認真綜合分析。 應熟悉,黃苔多與紅絳舌同見。黃苔還有厚薄、潤燥、膩等苔質變化 (3)灰黑苔[1] 灰黑苔,舌面濕潤——陽虛寒濕,痰飲內停。 黃膩灰黑苔——濕熱內蘊,日久不化。 焦黑苔,舌質干裂起刺——熱極津枯。 霉醬苔(苔黃赤兼黑)——宿食濕濁久積化熱上熏,血瘀氣滯,濕熱挾痰等。 當熟悉:苔色深淺與寒熱之程度相應,同時應注意苔質的潤燥,是判斷灰黑苔寒熱屬性的關鍵。 第二節(jié) 問診 概念: 問診是指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有目的的詢問,了解疾病的起始、發(fā)展及治療經過,現(xiàn)在癥狀和其它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一、問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問診不是醫(yī)患之間的簡單交談,更不是醫(yī)生的自問自答,而是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主訴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詢問,以期充分獲得有關患者的病情資料,如: (一)選擇安靜適宜的環(huán)境,以免受到干擾 宜直接詢問病人,非常之時可向陪診者詢問,但務使資料準確、可靠。 (二)肅認真,待人以誠,謙恭和藹 如遇疑難病證,切忌有悲觀、驚訝之言情,以免使病人產生不良精神刺激,而使病情加重。 (三)語言要通俗易懂,忌用醫(yī)學術語 (四)圍繞主訴深入詢問,收集病情資料。 (五)必要時可適當提法,但切忌暗示套問。 (六)對危重病人應抓住扼要詢問,不必面面俱到。 二 、問診的內容 (一)、般情況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婚否、民族、職業(yè)、籍貫、工作、單位、現(xiàn)住址等。其意義一是使于與病人聯(lián)系、隨訪;二是獲得疾病有關的資料,為診斷治療提供依據(jù),尤其是對地方病、職業(yè)病、傳染病等診斷意義之大。 (二)主訴 是指病人就診時最感痛苦的癥狀、體征及持續(xù)時間。 主訴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對初步估計疾病的范疇和類別、病勢的輕重緩急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因此,詢問時應抓住主訴。如病人途有眩暈、汗出、心悸、胸痛、神疲、乏力等,其中主要癥狀是心悸、胸痛這兩個主癥,可初步考慮為心病。這就抓住了病變的所在部位,然后圍繞主癥再進一步詢問有關兼癥和病史,并結合其它三診,方能作出正確診斷。 (三)現(xiàn)病史 是指從起病到此次就診時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以及治療經過(包括發(fā)病情況、病變過程、治療經過等)。 1、發(fā)病情況 主要包括問發(fā)病時間的新久;發(fā)病原因或誘因;最初癥狀及其性質、部位;當時曾作過何種處理等。其意義:是辨別病因、病位、病性的重要依據(jù)。 2、病變過程 問病變過程的方法,一般按疾病時間先后順序詢問出現(xiàn)的癥狀、性質、程度、變化情況,有否規(guī)律等。其意義:是了解疾病邪正斗爭情況及病情發(fā)展趨勢等。 3、治療經過 問治療經過如作過何種檢查和檢查的結果;作過何種診斷和有關診斷依據(jù);經過哪些治療;治療的藥物或療法名稱;治療效果及反應。其意義:可作為當前診斷與治療的參考。 (四)既往史 既往史又稱過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體健康狀態(tài)以及曾患疾病情況,尤其是與現(xiàn)在疾病有密切關系的內容,更應認真詢問,為當前判斷病證提供必要的病情資料。 1、既往健康情況 問既往健康情況對診斷當前病情的意義之大,如:素體健壯——現(xiàn)患疾病多為實證。素體衰弱——現(xiàn)患疾病多為虛證。素體陰虛——易感溫燥之邪,多為熱證。素體陽虛——易受寒濕之邪,多為寒證 2、既往患病情況 主要是詢問過去曾患何病疾病,如過去曾有眩暈,今天突然偏癱,二才有關系等。 (五)個人生活史 應熟悉個人史的詢問,如詢問其生活經歷、精神情志、生活起居、飲食嗜好、婚姻生育等。了解這些情況,對診斷當前疾病很重要。 1、生活經歷 其意義是排除某些地方病或傳染病。 2、精神情志 其意義是醫(yī)生可對受情志影響的疾病輔以思想開導工作。 3、飲食起居 其意義是對分析判斷病性有參考價值。如素嗜肥甘多病痰濕,偏食辛溫易患熱病等。 4、婚姻生育 其意義是對診斷男性疾病和婦科病證有重要意義。如愛人健康情況,有無傳染病、遺傳病等。 (六)家族史 其意義是對診斷傳染病、遺傳病有較大價值。 三、問現(xiàn)在癥 所謂現(xiàn)在癥,是指病人就診時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適,以及與其病情相關的全身情況。 (一)問寒熱 問寒熱是指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fā)熱的感覺,其意義是辨別病邪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 1、概念及特征 惡寒——身寒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不緩解。 畏寒——身寒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寒冷可緩解。 發(fā)熱——指體溫增高或體溫正常而自覺全身或某一局部發(fā)熱 機理:寒熱的機理取決于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的盛衰。 2、寒熱表現(xiàn)類型及臨床意義 (1)惡寒發(fā)熱——是指病人惡寒與發(fā)熱同時出 現(xiàn)的癥狀,多見于外感病的表證階段。 惡寒重發(fā)熱輕——風寒表證。 發(fā)熱重惡寒輕——風熱表證。 發(fā)熱輕而惡風——傷風表證。(本節(jié)重點 (2)但寒不熱——是指病人只感怕冷不覺發(fā)熱的癥狀,屬里寒證。 久病畏寒——虛寒證。 但寒不熱有虛實之分,虛者多為體陽不足,失于溫煦所致,故多見于久病或素體虛弱的患者;后者多是外感寒邪,或寒邪直中于里所致的,寒邪盛實有余的證候,如突發(fā)性四肢不溫或腹冷痛等,此點當熟悉。 (3)但熱不寒——是指病人只發(fā)熱不覺冷,或反惡熱的癥狀。屬里熱證。 日晡潮熱——見于陽明腑實證。以熱勢高,日晡(即 申時,下午3~5時)熱甚為特點。因其為胃腸燥熱內結所致,故又稱“陽明潮熱”。 午后潮熱——午后熱甚,身熱不揚,兼舌苔黃膩等 癥,常見于濕溫病。 午后及夜間潮熱——熱勢較低,常位骨蒸發(fā)熱、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等癥,多見于陰虛證 (4)寒熱往來——指惡寒與發(fā)熱交替發(fā)作,是半表半 里的主要特征。 (二)問汗 (一)有汗無汗 (二)特殊汗出 所謂特殊汗出是指具有某此特殊表現(xiàn)的汗出 (三)疼痛(自學) 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為有利于問辨結合,正確判斷疾病的性質,應首先熟悉導致疼痛的病因病機。 不榮則痛(虛)——氣血不足,陰精虧損所致。 疼痛 不通則痛(實)——感受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凝滯、食滯、蟲積所致 1、問疼痛的部位 2、問疼痛的性質 (四)問頭身胸腹不適(自學) 頭身胸腹部除疼痛之外,尚有“頭暈”、“胸悶”等常見癥狀,而且各有其重要的診斷價值,詢問時亦當熟悉之。如: 1、頭暈 2、胸悶 3、心悸 4、脅脹、脘痞、腹脹、身重、麻木的含義、臨床意義、程度及兼癥等應熟悉之 (五)問耳目(自學) 耳與目均為身體的感覺器官,耳能聞聲辨音,目能視物察色。耳目又分別與臟腑經絡相聯(lián)系。所以耳目出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不僅反映耳目局部的病變,而且可幫助推判全身的情況,尤其是肝、膽、腎與三焦的病變。 (六)問睡眠(自學) 睡眠是人體適應自然變化,維持機體陰陽平衡協(xié)調的生理狀態(tài),其正常的維持與人體衛(wèi)氣循行、陰陽盛衰、氣血盈虧,心腎的功能有關。六、問睡眠(20分鐘) 問睡眠還應注意詢問睡眠時間的長短、入睡難易、有無多夢等。 1、失眠 2、嗜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