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醫(yī)鄭欽安為開山宗師,理論上推崇陽氣,擅用
附子著稱的一個醫(yī)學流派,學術(shù)特色十分鮮明。為發(fā)掘醫(yī)學流派,編者收集了20位火神派名家的270個精彩案例,展現(xiàn)了他們豐富各異的,臨床特色,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風格獨特,療效突出的名醫(yī)案例,并進行了精彩的詮釋。本書是作者《中醫(yī)火神派探討》一書的姊妹篇,選案精嚴,評析確當,予人啟迪,不僅可傳承和發(fā)揚火神派的精髓,而且有助于推動中醫(yī)各家學說和基礎理論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適合中醫(yī)界人士、中醫(yī)愛好者和中醫(yī)院校的學生閱讀,
火神派概述
(一)火神派釋義1
(二)關于火神派的評價6
(三)注重扶陽,擅用
姜附9
一、吳佩衡醫(yī)案
7.
傷寒病少陰陰極似陽證——白通湯加
肉桂(一) 17
2。傷寒病少陰陰極似陽證——白通湯加肉桂(二) 18
3.肺膿瘍重癥——回陽飲(
四逆湯加肉桂)20
4.陰證誤下救逆——回陽飲22
5.寒閉——回陽飲22
6。瘟疫病陽極似陰證——白虎承氣湯 23
7.
牙齦出血——潛陽封髓丹加味24
8.虛火牙痛——潛陽封髓丹加味25
9.小兒目赤腫痛——附子
甘草湯加
生姜26
70.乳腺炎——白通湯加味26
71.傷寒病陰盛格陽證——白通湯加味27
72.少陰咽痛——
麻黃附子
細辛湯加味29
13.少陰
頭痛——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30
14.乳腺炎——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31
75.目赤腫痛——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32
16.
虛勞咯血——甘草
干姜湯加附子32
17.經(jīng)行血崩——回陽飲力口味34
18.
鼻衄——
參附湯加味35
9.妊娠胎漏——四逆
當歸補血湯加味35
20.經(jīng)行血崩——回陽飲加
人參36
21.風濕關節(jié)痹痛——四逆湯加
桂枝、細辛、
茯苓37
22.
胸痹心痛——四逆湯合
瓜蔞薤白湯加肉桂37
23.痰飲
咳嗽——/』、青龍湯38
24.孕婦哮喘——/J、青龍湯加附子39
25.童子癆——/j、青龍湯加附子39
26.脘
腹痛——四逆苓
桂丁椒湯40
27.虛寒胃痛——
吳茱萸四逆湯加味41
28.
血栓性靜脈炎——四逆湯加味42
29.
脅痛(肝炎)——
茵陳四逆湯加味42
30.慢性膽汁性
肝硬化——四逆茵陳
五苓散加減43
31.肝硬化
腹水——四逆五苓散加減44
32.慢性腎炎合并腹水——四逆五苓散加減45
33.石淋(
腎結(jié)石)——四逆湯加味46
34.厥陰病縮睪證——
當歸四逆湯加味47
35.經(jīng)閉——當U]四逆湯合四逆湯加味47
36.氣虛
便秘——
溫脾湯加味48
37.痰喘咳嗽兼氣虛便秘——
真武湯加味49
38.
麻疹誤服表涼藥轉(zhuǎn)陰證——白通湯49
39.麻疹變證——四逆湯加肉桂、茯苓50 ’
40.麻疹危證——四逆二陳
麻辛湯加昧51
41.麻疹后轉(zhuǎn)“
肺炎”虛寒重癥——四逆湯加苓、桂、丁、夏52
二、范中林醫(yī)案
7.少陰證偏枯——四逆湯合真武湯加減55
2.少陰證頭痛——白通湯56
3.少陰證
虛喘——四逆湯加味57
4.少陰證哮喘——四逆湯加味57
5.少陰證咳嗽——真武湯加減58
6.少陰證
淋病(前列腺炎)——四逆湯加肉桂59
7.少陰證經(jīng)閉——茯苓四逆湯加味60
8.少陰證不孕——真武湯加減61
9.少陰證胎黃——通脈四逆湯加味62
70.少陰證真寒假熱——通脈四逆湯加
蔥白 62
11.少陰證虛損——四逆湯、真武湯加減64
12.少陰證下利虛脫——通脈四逆湯65
73.少陰證氣厥——自制坎離丹66
14.少陰證寒厥——四逆湯加人參67
15.太陰少陰證虛勞——桂枝去
芍藥加麻辛附子湯 68
76.太陽少陰證胸痹——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 69
17.太陽少陰證癭病——麻辛附子湯加味70
18.太陽少陰證頭痛——麻辛附子湯加昧71
79.太陽少陰證咳。嵩并二便失禁——麻黃附子甘草湯 72
20.少陰證
喉痹——麻黃附子甘草湯加味·74
27.少陰證喉痹——四逆湯加味75
22.少陰證舌強——四逆湯 76
23.太陽少陰證鼻衄——麻辛附子湯加味77
24.少陰證鼻衄——四逆湯 78
25.太陰少陰證
崩漏——甘草干姜湯合麻辛附子湯 78
26.太陽證風濕——桂枝附子湯79
27.太陽證風寒濕痹——甘草附子湯 80
28.太陽證歷節(jié)病——桂枝芍藥
知母湯加減81
29.厥陰證骨痹——當歸四逆湯 82
30.厥陰證寒痹(
坐骨神經(jīng)痛)——當歸四逆湯 84
37.厥陰證頭痛
眩暈(梅尼埃綜合征)——
吳茱萸湯85
32.厥陰證腸僻(急性
痢疾)——
烏梅丸85
33.太陰證
泄瀉——四逆湯,理中湯 86
三、祝昧菊醫(yī)案
1.外感——溫散、潛鎮(zhèn)、和中94
2.傷寒——溫散、和中、降逆95
3.傷寒——溫潛辛化96
4.
濕溫——溫潛辛化96
5.濕溫——溫潛辛化97
6.傷寒神衰——溫潛辛散97
7.傷寒神衰——溫潛辛散99
8.傷寒壞癥——溫潛補益100
9.哮喘一溫散潛降合以化痰100
10.哮喘——
小青龍湯加味101
11.肺風——溫潛辛開101
12.下虛痰飲——/』、青龍湯加附子、
黑錫丹等101
13.咳嗽痰喘——
小青龍湯合
三子養(yǎng)親湯加附子 102
14.
懸飲一~--陳、三子養(yǎng)親湯加附子102
75.狂癥——溫潛、豁痰103
76.
失眠——溫潛、補腎103 ·
17.骨癆——溫潛、補腎104
18.心腎兩虧——溫潛、補腎104
19.早衰——大補元煎加味105
20.瘡腫——溫補托毒105
21.哮喘——當歸生姜
羊肉湯 106
22.蓐勞——當歸生姜羊肉湯 107
23.厥癥——資壽解語湯(溫清潛化) 107
24.鼻衄——溫補潛降108
四、唐步棋醫(yī)案
7.高熱——白通湯加童尿116
2.
心房顫動——補坎益離丹117
3.咯血——甘草
炮姜湯118
4.n因干口糜——甘草炮姜湯,四逆湯 118
5.口腔潰瘍——炮姜甘草湯加
桔梗;附子理中湯;潛陽丹119
6.鼻竇炎——姜桂湯 119
7.復視——
麻黃湯加味120
8.
賁門癌——附子理中湯加
硫黃等120
9.
肺癌——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120
10.頭痛——四逆湯;吳茱萸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白通湯 122
11.
臌脹——四逆湯加肉桂 122
12.臌脹——四逆湯加肉桂123
13.胃痛——/J、
半夏湯;麻桂各半湯;
大黃附子細辛湯 123
五、李可醫(yī)案
1.肺心病心衰合并腦危象急性腎功衰竭
——破格救心湯合小青龍湯 132
2.肺心病心衰、
呼吸衰竭合并腦危象——破格救心湯大劑 134
3.布魯桿菌病急性心衰——破格救心湯合瓜蔞、
丹參劑 135
4.冠心病
心絞痛、急性心!聘窬刃臏瞎鲜V、丹參劑 137
5.
胃潰瘍大出血——旋復
代赭石湯合吳茱萸湯,破格救心湯 138
6.暴崩
休克——破格救心湯合
當歸補血湯 138
7.
肺結(jié)核合并肺心病(戴陽危證)
——參附龍牡救逆湯合來復湯 139 ’
8.風心病合并冠心病
——
炙甘草湯、參附龍牡救逆湯、
丹參飲合方140
9.無熱驚風成痿——參附龍牡救逆湯合來復湯當歸補血湯 141
10.陰盛格陽——白通加
人尿豬膽汁湯 142
71.重癥
呃逆——四逆湯合吳茱萸湯 143
12.咽痛寒證兼
齒衄——四逆湯 143
13.咽痛寒癥——四逆湯加桔梗、益智 144
74.足心
發(fā)熱怪癥——四逆湯 145
六、盧崇漢醫(yī)案
-----------看了介紹,很吸引人的.非常高興有機會買一本讀讀.
(不過一個全字似乎有點用的過.哈,斗膽.)
-----------作者是誰
-----------h(huán)ttp://csln。net/qksd/clients/210 ... mp;recordid=6903835
書名: 中醫(yī)火神派醫(yī)案全解(傷寒論壇叢書)
叢書名: 傷寒論壇叢書
著者: 張存悌
出版社: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ISBN: 7-5091-1149-8
出版年月: 2007.08 頁數(shù):
尺寸: 小16開
圖書定價: 28.00 圖書售價: 28.00
發(fā)布日期: 2007-09-04
簡要內(nèi)容:
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醫(yī)鄭欽安為開山宗師,理論上推崇陽氣,擅用附子著稱的一個醫(yī)學流派,學術(shù)特色十分鮮明。為發(fā)掘醫(yī)學流派,編者收集了20位火神派名家的270個精彩案例,展現(xiàn)了他們豐富各異的,臨床特色,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風格獨特,療效突出的名醫(yī)案例,并進行了精彩的詮釋。本書是作者《中醫(yī)火神派探討》一書的姊妹篇,選案精嚴,評析確當,予人啟迪,不僅可傳承和發(fā)揚火神派的精髓,而且有助于推動中醫(yī)各家學說和基礎理論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價值,適合中醫(yī)界人士、中醫(yī)愛好者和中醫(yī)院校的學生閱讀。
-----------張存悌 ?何許人也?似乎有點搞噱頭。。。
不過還是很期待這本書!呵呵
-----------<中醫(yī)火神派探討>是一部反映火神派醫(yī)學的好書,讀后收益匪淺,喜聞先生又出<中醫(yī)火神派醫(yī)案全解>,真誠渴望能盡早拜讀張先生的大作.
-----------然知扶陽而不知顧陰,天生而地不成,亦非治病之全法也。
-----------火神派并非扶陽而不知顧陰,只是以扶陽為主,讀鄭欽安先生的〈醫(yī)理真?zhèn)鳌悼芍?br>-----------渴望能盡早拜讀張先生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