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第一節(jié) 粘附分子的種類和結構
    

細胞和分子免疫學:第一節(jié) 粘附分子的種類和結構

目前按粘附分子的結構特點可將其分為以下四類:(1)粘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的粘附分子;(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的粘附分子;(3)凝集素家族(selectin family);(4)鈣離子依賴的細胞粘附素家庭(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

目前按粘附分子的結構特點可將其分為以下四類:(1)粘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的粘附分子;(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的粘附分子;(3)凝集素家族(selectin family);(4)鈣離子依賴的細胞粘附素家庭(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的粘附分子或稱Cadherin。此外還有一些其它未歸類的粘附分子。

一、粘合素超家族

國內將integrin譯為粘合素、整合素等,本書暫命名為粘合素。integrin是最初在1986年提出的概念,描述一個膜受體家族,此家族的粘附分子主要介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粘附,使細胞得以附著而形成整體(integration),故得名。此外,粘合素家族的粘附分子還介導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附。

圖2-1 integrin分子的結構(示意圖)

注:a .integrin分子電鏡下所見(模式圖),黑區(qū)部分顯示integrin分子α、β亞單位所 組成的球部,為配體結合域;
b.integrin分子的結構模式圖,顯示出α亞單位的二價陽離子(Mg2+)結合區(qū)和α、 β亞單位的重復序列。

(一)粘合素分子的基本結構

粘合素家族的粘附分子都是由α、β兩條鏈由非共價鍵連接組成的異源雙體(heterodimer),α、β鏈均為Ⅰ類穿膜蛋白。α鏈的分子量為120~210kKa,β鏈的分子量為90~130kDa,個別β鏈(如β4)分子量為220kDa。不同的α鏈(或稱α亞單位)或β鏈(或稱β亞單位)氨基酸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在結構上有其共同的特點。α和β亞單位均由胞膜外區(qū)、胞漿區(qū)、穿膜區(qū)三部分組成。胞漿區(qū)一般較短,可能和細胞骨架相聯(lián)?漳^(qū)富含疏水氨基酸。β亞單位的胞膜外區(qū)含有4個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復序列,靠近外側N端的40~50kDa的氨基酸殘基通過鏈內二硫鍵緊密折疊在一起;α亞單位的胞膜外部分有7個同源重復序列,靠近外側N端的3個或4個重復序列中含有Asp-X-Asp-X-Asp-Gly-X-X-Asp或類似結構,與integrin分子結合二價陽離子(Mg2+)有關,并與β亞單位共同構成粘合素分子的配體結合部位,其中α亞單位的二價陽離子結合區(qū)與 integrin分子配體結合的特異性和親和力有關。某些integrin分子的α亞單位在轉錄后被剪接為兩段,一段為勞作膜部分,較小,約20~30kDa;另一段為胞膜外部分,較大,兩者通過二硫鍵連接起來(圖2-1)。電鏡下可見integrin分子有一個球狀頭部,向下伸展有兩條桿狀結構穿過細胞膜的磷脂雙層。

(二)粘合素超家族的組成

目前已知至少有14種α亞單位和8種β亞單位,除α7和αIEL外,其它粘合素分子亞單位均已基因克隆成功。α亞單位和β亞單位組合構成粘合素分子并不是隨機的,多數α亞單位只能與一種β亞單位結合構成異源雙體,但也有的α亞單位可與幾種不同的β亞單位組合,如αV(CD51)可分別同β1、β3、β5、β6和β8亞單位組成integrin分子,而大部分β單位則可以結合數種不同的α亞單位。目前按β亞單位的不同可將粘合素家族分為8個不同的組,在同一組中的粘合素分子不同成員β鏈相同,α鏈不同。已知α鏈和β鏈有20種組合形式(表2-1),β1、β3、β4、α3和α6等亞單位的mRNA分子可有不同的剪接形式,更增加了粘合素分子的多樣性。

(三)粘合素分子的分布

粘合素分子的體內分布很廣泛,多數粘合素分子可以表達于多種組織細胞,如VLA組的粘合素分子在體內廣泛分布于各種細胞細胞;而多數細胞可同時表達數種不同的粘合素分子,對體外哺乳動物來源的細胞系粘合素分子表達研究發(fā)現,每一種細胞系可同時一有達2~10種不同的粘合素分子,但不同類型的細胞表達粘合素分子的種類是不同的。某些粘合素分子的表達則具有明顯的細胞類型特性,如gpⅡb/Ⅲa(Ⅱb/β3)主要表在賓巨核細胞和血小板;LAF-1、Mac-1、P150/95只表達在白細胞表面;α6β4特異性表達在上皮細胞。每一種細胞粘合素分子的表達可隨其分化與生長狀態(tài)的改變而變化。

(四)粘合素分子識別配體的短肽序列

粘合素分子在與配體結合時所識別的只是配體分子中由數個氨基酸組成的短肽序列。不同的粘合素分子可能識別相同的短肽序列或同一個配體中不同的短肽序列。由于同一短肽序列可以存在于幾種不同的配體中,因此,每一種粘合素分子可能有幾種細胞外間質成分做為配體,而每一種細胞外間質中的配體也可能被幾種不同的粘合素分子所識別。

1.識別RGD序列的粘合素分子 α5β1、αvβ1、αⅡbβ3、αvβ3、αvβ5、αvβ6都可以識別配體分子中的RGD序列,多種細胞外間質成分(包括FN、VN、FB、vWF)都含有RGD序列,它們在體內的分布極為廣泛。含有RGD序列的人工合成肽可以抑制上述粘合素分子與配體的結合。

2.識別非RGD序列的粘合素分子 α2β1、α4β1、αxβ2、αⅡbβ3、α4β7可分別識別其配體分子中DGEA、EILDV、GPRP、KQAGDV、EILDV等短肽序列,其中KQAGDV具有與RGD類似的結構。上述短肽序列可以與RGD序列在于同一個配體分子中,如FN分子中同時存在RGD和EILDN序列。

表2 -1 integrin家族及其相應配體

分組成員α/β亞單位分子量(kDa)亞單位結構分布配體結合位點
VLA組
(β1組)
VLA-1210/130(CD49a/CD29)α1β1廣泛CA,LM 
VLA-2165/130
(CD49b/CD29)
α2β1廣泛CA,LMDGEA
VLA-3135+25/130
(CD49c/CD29)
α3β1廣泛FN,LM,CARGD?
VLA-4150/130
(CD49d/CD29)
α4β1白細胞MoFN,VCAM-1EILDV
VLA-5(FNR)135+25/130
(CD49e/CD29
α5β1廣泛FNRGD
VLA-6(LNR)120+30/130
(CD49f/CD29
α6β1廣泛LM 
α7β1 α7β1 LM 
α8β1 α8β1 ? 
VNR-β1150/130
(CD51/CD29
αvβ1 VN,FNRGD
白細胞粘
附受體組
(β2組)
LFA-1180/95
(CD11a/CD18)
αLβ2白細胞ICAM-1
ICAM-2
ICAM-3
 
Mac-1165/95
(CD11b/CD18)
αMβ2吞噬細胞大顆粒細胞C3bi,FB
X因子,
ICAM-1
 
P150,95150/95
(CD11c/CD18
αXβ2吞噬細胞大顆粒細胞FB,C3biGPRP
血小板糖
(β3組)
gpⅡbⅢa120+24/105
(CD41/CD61)
αⅡbβ3血小板En,Mo,
PMN
FB,FN,vWF
Thr,
RGD
KQAGDV
VNR-β3125+24/105
(CD51/CD61)
αvβ3廣泛VN,FB,
vWE,Thr
FN,CA
RGD
β4組α6β4120+30/105
(CD49f/CD104)
α6β4表皮細胞LM 
β5組VNR-β5125+25/110
(CD51/-)
αvβ5廣泛VN,FNRGD
β6組αvβ6125+25/106
(CD51/-)
αvβ6 FNRGD
β7組α4β7
(LPAM-1)
150/-
(CD49d/-)
α4β7
αIELβ7
 FN,VCAM-1
?
EILDV
β8組αvβ8150/-
(CD51/-)
αvβ8 ? 

注:FN(fibronectin,纖粘連蛋白)
LM(lamnin,層粘連蛋白)
Thr(thrombospondin,血栓海綿蛋白)
VLA(very alte appearingantigen,很晚出現的抗原)
CA(collagen,膠原蛋白)
VN(vitronectin,玻璃粘連蛋白)
FB(fibronogen,血纖維蛋白)
vWF(von Willebrand factor,von Willebrand 因子)
RGD:Arg-Gly-Asp(精-甘-天冬)
KQAGDV:Lys-Gln-Ala-Gsp-Val(賴-谷氨酰胺-丙-甘-天冬-纈)
DGEA:Asp-Gly-Glu-Ala(天冬-甘-谷-丙)
GPRP:Gly-Pro-Arg-Pro(甘-脯-精-脯)
EILDV:Glu-Ile-Leu-Asp-Val(谷-異亮-亮-天冬-纈)
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細胞間粘附分子-1
ICAM-2: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2,細胞間粘附分子-2
ICAM-3: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細胞間粘附分子-3
VCAM-1:vasc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
IEL: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上皮內淋巴細胞
LPAM-1:leukocyte platelet adhesion molecule-1,白細胞血小板粘附分子-1

3.識別序列尚未明確的粘合素分子 包括α1β1、α6β1、α7β1、α8β1、αLβ2、αMβ2、α6β4、αIELβ7、αvβ8等。

(五)纖維粘連蛋白

integrin分子的配體包括多種細胞外基質成份,其中纖粘連蛋白(fibronectin,FN)與β1、β3、β5、β6和β7等多組integrin分子受體結合,對細胞的生長、分化、活化、移動等過程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FN的分子量約為550kDa,由α、β兩條多肽鏈構成,兩條鏈在羧基端以二硫鍵相連。α鏈和β鏈的氨基酸組成和結構相似,α鏈略長。FN由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巨噬細胞等合成和分泌,通常以兩種形式存在:(1)血漿FN,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含量可高達300μg/ml;(2)存在于結締組織有關的基底膜及多種細胞表面,為多聚體。兩種形式的FN結構有所差異。不同種屬的FN具有高度同源性,分子中均含有三類同源重復序列,每類重復序列有其特定的肽鏈折疊方式。①Ⅰ型重復序列(type I repeat):由約45個氨基酸殘基構成,分布于FN分子的氨基端和羧基端;②Ⅱ型重復序列(type Ⅱ repeat):由約60個氨基酸組成,插入氨基端Ⅰ型重復序列之間;③Ⅲ型重復序列(type Ⅲ repeat):由約90個氨基酸構成,分布于肽鏈的中間部分(圖2-2)。

不同細胞來源的FN分子結構亦略有差異,這是由于mRNA水平上不同的剪接方式造成的,表現為(1)分子中兩個特定位置上Ⅲ型重復序列的存在或缺如;(2)位于FN分子羧基端的可變片段,全長為120個氨基酸殘基;不同細胞來源的FN分子多肽鏈中具有此片段的全部或其中某一部分(圖2-2)。在人體內其它分子中也可發(fā)現bhskgw.cnFN分子Ⅰ、Ⅱ、Ⅲ型重復序列的同源序列,如凝血因子Ⅻ分子中有Ⅰ型同源重復序列,凝血酶原中有Ⅱ型同源重復序列,IL-6受體胞外部分含有Ⅲ型同源重復序列。

圖2-2 纖粘連蛋白分子結構模式圖

纖維粘連蛋白分子可以結合多種分子,如膠原蛋白、肝素、血纖維蛋白及細胞表面受體,其中與細胞表面受體的結合主要是通過纖粘連蛋白分子中的RGD序列。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在參與細胞間相互識別、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中,有許多分子具有與IgV區(qū)或C區(qū)相似的折疊結構,其氨基酸組成也有一定的同源性,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的成員。有關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的結構特點和基因結構參見第三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的種類、分布及其配體見表2-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的配體多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粘附分子或粘合素家族的分子。

有關CD2、CD4、CD8、CD28和CD58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參見第一章“人白細胞分化抗原”,MHCⅠ類抗原和Ⅱ類抗原參見第六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本節(jié)將簡要介紹ICAM和VCAM-1分子的結構。

1.ICAM-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是最早發(fā)現的免疫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之一,以后又相繼發(fā)殃了ICAM-2和ICAM-3,它們的免疫球蛋白結構域氨基酸序列具有同源性,且都可以結合LFA-1分子。不同的ICAM分子在體內的分布范圍有較大差異,ICAM-1分子分布廣泛,如淋巴結和扁體血管內皮細胞,胸腺樹突狀細胞,扁桃體和腎小球上皮細胞,白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等,IL-1、TNF-α、IFN和LPS可促進ICAM-1分子的表達;ICAM-2則分布較局限,主要表達的血管內皮細胞;而ICAM-3只表達在血細胞。ICAM-1分子為單鏈跨膜糖蛋白,核心多肽為55kDa,由于不同種類細胞上ICAM-1分子所含寡糖分子數有所差別,ICbhskgw.cn/yishi/AM-1分子量可在80~11kDa范圍。ICAM-1分子胞膜外部分具有5個免疫球蛋白樣結構域,第2和第3結構域之間有一段連接序列,富含脯氨酸,類似免疫球蛋白的絞鏈區(qū),可發(fā)生扭曲。以此連接區(qū)為界,氨基端的D1和D2結構域可結合LFA-1分子和鼻病毒,而羧基端側的D3結構域可以結合Mac-1分子(圖2-3)。ICAM-2和ICAM-3胞膜外部分分別有2個和5個免疫球蛋白結構域,ICAM-2分子2個結構域與ICAM-1N端2個結構域有34%同源性,ICAM-1D1結構域中結合LFA-1分子具有關鍵作用。

圖2-3 ICAM-1分子的結構(模式圖)

表2-2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粘附分子的種類、分布和識別配體

IGSF粘附分子分 布分子量(kDa)配 體
LFA-2(CD2)T細胞,胸腺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50LFA-3(IHSF)
LFA-3(CD58)廣泛40~65LFA-2(IHSF)
ICAM-1(CD54)廣泛80~114LFA-1(integrin)
ICAM-2(CD102)內皮細胞60LFA-1(integrin)
ICAM-3(CD50)外周血靜止白細胞140/108LFA-1(integrin)
CD4抑制細胞誘導亞群,輔助細胞誘導亞群55MHC-Ⅱ(IGSF)
CD8抑制性T細胞,殺傷性T細胞32/36MHC-Ⅰ(IGSF)
MHC-Ⅰ廣泛44/12CD8(IGSF)
MHC-ⅡB細胞,活化T細胞,活化內皮細胞,巨噬細胞32~34/29~32CD4(IGSF)
CD28T細胞44B7/BB1(IGSF)
B7/BB1(CD80)活化B細胞,活化單核細胞60CD28(IGSF)
NCAM-1(CD56)神經元,胚胎細胞,NK120,140,180NCAM-1(IGSF)
VCAM-1(CD106)內皮細胞,上皮細胞,樹突細胞,巨噬細胞100,110VLA-4(integrin)
PECAM-1(CD31)白細胞,血小板,內皮細胞140PECAM-1(IGSF)

注:LFA: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
VCAM:血管細胞粘附分子
NCAM:神經細胞粘附分子
ICAM:細胞間粘附分子
PECAM:血小板內皮細胞粘附分子

的氨基酸序列,并同樣具有結合LFA-1分子的功能。

其它部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的結構將在本書有關章節(jié)中介紹。

2.VCAM-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血管細胞粘附分子,又稱誘導性細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INCAM),意指在IL-1、TNF-α等細胞因子活化的血管內皮細胞上表達,分子量100kDa或110kDa,最近命名為CD106,VCAM-1的配體是分布在白細胞表面的VLA-4分子。

三、selectin家族

selectin家族最初被稱為外源凝集素細胞粘附分子家族(lectin cell adhesion moleculefamily,LEC-CAM family).selectin是由select和lectin兩詞合并而來,目前國內尚無統(tǒng)一譯法,選擇凝集素一詞似較為妥當。

(一)selectin分子的基本結構

selectin分子為Ⅰ型穿膜的糖蛋白,可分為胞膜外區(qū)、穿膜區(qū)和胞漿區(qū)。selectin家族各成員胞膜外部分有較高的同源性,結構類似,均由三個結構域構成。(1)其外側氨基端(約120個氨基酸殘基)為鈣離子依賴的C型外源凝集素結構域(calcium dependent lectin domain),可以結合碳水化合物基團,是selectin分子的配體結合部位;(2)緊鄰外源凝集素結構域是表皮生長因子樣結構域(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約含35個氨基酸殘基,EGF樣結構域雖不直接參加配體的結合,但對維持selectin分子的構型是必需的;(3)近胞膜部分是數個由約60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補體調節(jié)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重復序列或稱為補體結合蛋白(complementbinding protein)重復序列,它們與補體受體(如CR1、CR2等)和C4結合蛋白(C4bp)等結構同源。各種selectin分子的穿膜區(qū)和胞漿區(qū)沒有同源性(見圖2-4)。selectin分子的胞漿區(qū)與細胞內骨架相聯(lián),去除胞漿部分的selectin分子雖仍可結合相應配體,卻失去其介導細胞間粘附的作用。

(二)selectin家族的組成

目前已發(fā)現selectin家族中有三個成員:L-selectin、P-selectin和E-selectin,L、P和E分別表示leukocyte,platelet和endothelium,是最初發(fā)現相應selectin分子的三種細胞,故得名。selectin家族成員的細胞分布和相應配體見表2-3。

圖2-4 selectin分子的結構模式圖

表2-3 selectin 家族的組成、分布及其相應配體

selectin家族成員分布分子量(kDa)配體
L-selectin(CD62L,LECAM-1)白細胞75~80PNAd
LAM Mel14(小鼠)  S-Lewisx
P-selectin血管內皮細胞,血小板140S-Lewisx
(CD62P,GMP-140,PADGEM)(凝血酶、組胺、白三烯刺激后從α顆粒內與質膜融合而表達在細胞表面) CD15
E-selectin(CD62E,ELAM-1)血管內皮細胞(主要在毛細血管后靜脈,IL-1,TNF活化后表達)115S-Lewisx
S-Lewisx
CLA

注:LECAM:leukocyte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白細胞內皮細胞粘附分子
PNAd:peripheral lymphonode vascular addressin,外周淋巴結血管地址素
LAM: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白細胞粘附分子
GMP-140: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顆粒膜蛋白-140
PADGEM:plateletactivation-dependent granule external membrane,血小板活化 依賴性顆粒外膜
ELAM-1:endothelial leukocyteadhesion molecule-1,內皮細胞白細胞粘附分子-1
CLA:cutaneous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皮膚淋巴細胞相關抗原

(三)selectin分子識別的配體

與其它粘附分子不同,selectin分子識別的配體都是一些寡糖基團。目前對于這種特殊的受體一配體結合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抗寡糖決定簇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阻斷試驗;(2)外源性寡糖分子阻斷試驗;(3)純化的內源性寡糖結合試驗;(4)特異糖基轉移酶改變相應寡糖結構后其結合能力的改變。在研究中可同時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以期獲得正確的結論。迄今為止發(fā)現的selectin分子的配體都是具有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Sialyl-Lewis)或類似結構的分子(圖2-5)。與蛋白質分子抗原不同,直接決定細胞表面某種寡糖表達的因素是與某些特定的糖基轉移酶或碳水化合物修飾酶的作用有關,這些酶的作用可能與細胞的生長與代謝狀態(tài)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一種寡糖基團可以存在于多種糖蛋白或糖脂分子上,并分布于多種細胞表面,因此selectin分子的配體在體內的分布較為廣泛。如CD15分子可存在于LFA-1、Mac-1 、CR1等不同的糖蛋白分子上,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某些腫瘤細胞表面及血清中某些糖蛋白分子上都存在有selectin分子識別的碳水化合物基團。

圖2-5 路易斯寡糖的結構

注:Gal:半乳糖 Fuc:巖藻糖 Glc:葡萄糖 NAc:N乙;euAc:唾液酸

selectin分子對寡糖結構識別的特異性是相對的,它往往可以結合與其特異配體結構類似的寡糖,只是結合的親和力較低。如P-selectin不僅可以結合CD15分子(lacto-N-fucopen-taose,LNFⅢ的一種異構體LNFⅡ。

四、Cadherin家族

Takeichi最早發(fā)現一種介導細胞間相互聚集的粘附分子,在有Ca2+存在時可以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以后又發(fā)現兩種作用和特性均與其類似的粘附分子,它們的氨基酸序列也有同源性,遂將其命名為Cadherin(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family)家族。Cadherin家族的粘附分了對于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細胞的選擇性聚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Cadherin分子的結構

Cadherin分子均為單鏈糖蛋白,約由723~748個氨基酸構成,不同的Cadherin分子在氨基酸水平上有43~58%的同源性。Cadherin分子為Ⅰ型膜蛋白,由胞膜外區(qū)、穿膜區(qū)和胞漿區(qū)三部分組成。胞膜外區(qū)有數個重復結構域,并含有由4~5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重復序列,近膜部位另有4個保守的半胱氨酸殘基,分子外側N端的113個氨基酸殘基構成Cadherin分子的配體結合部位。此外胞膜外部分具有結合鈣離子的作用(圖2-6)。Cadherin分子的胞漿區(qū)高度保守,并與細胞內骨架相連,靠近C端的一半對于Cadherin分子介導的細胞粘附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去除此部分的Cadherin分子雖可與配體結合卻喪失介導細胞間粘附的作用。推測是由于Cadherin分子與細胞內骨架相連,當Cadherin分子胞膜外區(qū)與相應配體結合后,向胞漿內部分傳遞信號,導致胞漿區(qū)與細胞骨架相接,穩(wěn)定胞膜外區(qū)與配體的結合,發(fā)揮細胞粘附功能。

圖2-6 Cadherin分子的結構模式圖

注:圖中黑區(qū)部分顯示Cadherin分子內重復結構域;LDRE及DXNDN為重復序列。

(二)Cadherin家族的組成和分布

目前已知Cadherin家族共有3個成員:E-Cadherin、N-Cadherin和P-Cadherin。E-Cadherin也被稱作Uvomorulin、L-CAM或Cell-CAM120/80。不同的Cadherin分子在體內有其獨特的組織分布,它們的表達隨細胞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不同而改變。

表2-4 Cadherin家族的組成、分布及其配體

Cadherin家族成員分子量(kDa)主要分布組織配體
E-Cadherin124上皮組織E-Cadherin
N-Cadherin127神經組織、橫紋肌、心肌N-Cadherin
P-Cadherin118胎盤、間皮組織、上皮細胞P-Cadherin

(三)Cadherin分子識別的配體

Cadherin分子以其獨特的方式相互作用,其配體是與自身相同Cadherin分子(圖2-7)。以這種方式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除Cadherin家族的粘附分子外,還有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D31(PECAM)和CD56(NCAM)。

圖2-7 Cadherin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圖

五、其它未歸類的粘附分子

除了上述四類粘附分子外,還有一些粘附分子目前尚未歸類,包括一組做為selectin分子配體的寡糖決定簇或載有這類寡糖決定簇的糖蛋白,如CD15、S-Lewisx、S-Lewisa;此外還有CD44、MAd、MLA等粘附分子。

(一)selectin分子結合的配體

1.CD15 CD15主要分布在粒細胞表面,是Lewis寡糖的異構體。在第五屆白細胞分化抗原國際會議上,將唾液酸化的CD15命名為CD15s。S-Lewisx和S-Lewisa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兩者互為異構體,S-Lewisx主要分布在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及某些腫瘤表面,S-Lewisa主要表達的某些腫瘤細胞。上述寡糖決定簇與多肽連接形成多種糖蛋白存在于某些細胞表面。

2.PNAd和CLA selectin分子的配體還包括有另外一些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包括PNAd和CLA。PNAd(peripheral lymphonode addressin)是表達在外周淋巴結高靜脈內皮細胞表面的一組糖蛋白,可與特異性抗L-selectin分子配體的單克隆抗體MECA-79發(fā)生反應,分子量在50~200kDa之間,分子上載有唾液酸化的寡糖決定簇。CLA(cutaneous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是表達在定向歸位于皮膚炎癥部位的記憶T細胞表面的一種糖蛋白,分子上存在類似S-Lewisx結構的寡糖決定簇,可與血管內皮細胞表達的E-selectin分子相結合。唾液酸酶處理可以去除PNAd、CLA與selectin分子的結合活性。

(二)CD44

1.CD44分子的結構和分布CD44是一種細胞表面糖蛋白,又稱Pgp-1、Ly-24、細胞外基質受體Ⅲ(ECM-RⅢ)和Hermes。CD44分子的基因在轉錄時可取用不同的外顯子使在mRNA水平上有不同的拼接方式,翻譯后糖基化的方式和程度也可以不同,導致成熟的CD44分子有多種變異體,按其分子量的不同可大致分為80~90kDa、110~160kDa和180~215kDa三類,每種變異體有其相應的組織分布。僅由組成性外顯子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CD44分子稱為標準CD44分子(CD44S),有314個氨基酸,其中胞膜外區(qū)248個氨基酸,跨膜區(qū)21個氨基酸,胞漿區(qū)72個氨基酸,核心蛋白分子量為37.2kDa,經糖基化后為80~90kDa,與硫酸軟骨素結合后分子量可達180~200kDa。CD44分子胞膜外區(qū)靠近N端約100氨基酸范圍內有6個Cys,組成三個二硫鍵,形成一個球形結構,能被Hermes-1、KM-201單抗所識別,可能具有與透明質酸結合的功能。胞膜外有6個N-連接糖基化位點和7個O連接糖基化位點,此外還有4個硫酸軟骨素連接位點。Hermes-3McAb識別CD44152~235間的84氨基酸肽段,此區(qū)域含有許多親水氨基酸,折疊后暴露于分子的外側,Hermes-3McAb能阻斷CD44(淋巴細胞)與粘膜HEV上的地址素結合。CD44分子上的硫酸軟骨素介導CD44與纖維連蛋白結合。CD44還可與細胞外基質膠原蛋白Ⅰ和Ⅳ及層粘蛋白結合。

CD44分子分布十分廣泛,如T細胞、胸腺細胞、B細胞、粒細胞、神經膠質細胞、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等。

圖2-8 CD44分子的結構

注:●- N-連接的糖基化位點

○- ○-連接的糖基化位點

* 硫酸軟骨素連接位點

2.CD44分子的變異體CD44多種變異體主要是由于CD44分子基因的不同拼接方式和翻譯后不同修飾所造成的。

(1)CD44分子基因的不同拼接方式:人CD44基因定位于11號染色體短臂上,CD44基因有20個高度保守的外顯子,每個外顯子的長度從70bp到210bp不等,被長短不一的內含子所分隔。CD44基因的外顯子按表達方式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①10個組成型外顯子(C1~C10),轉錄片段存在于所有CD44轉錄產物中。僅由組成型外顯子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CD44分子稱為標準CD44分子(CD44S)。體內造血細胞(haemopoietic cell)主要表達糖基化的CD44S,稱為標準CD44H。②10個變異性拼接外顯子(V區(qū)外顯子,V1~V10),總長為1245bp。這10個V區(qū)外顯子介于第5和第6個組成型外顯子之間(圖2-9),其轉錄產物位于CD44S分子第222個密碼子的第一和第二個核苷酸之間。V區(qū)外顯子可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拼接。參加拼接的V區(qū)外顯子可多可少,從而產生了不同大小的轉錄產物。人CD44基因中只有V2~V10外顯子,不含V1外顯子。含有V區(qū)外顯子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的CD44分子稱為CD44V,目前發(fā)現的CD44V有10余種,如CD44V(V2~V10)、CD(V8~V10)、CD44V(V4~V7)、CD44V(V6、V7)、CD44V(V6)等。

(2)CD44分子的翻譯后修飾:CD44分子是一種高度糖基化的蛋白,其翻譯后修飾包括N-糖基化、O-糖基化和硫酸軟骨素側鏈的連接。CD44分子中組成性外顯子和V區(qū)處顯子的編碼序列均含有糖基化位點和硫酸軟骨素側鏈的連接位點。CD44分子的胞膜外區(qū)N端部分有5個N-糖基化位點,另有一個N-糖基化位點位于近胞膜部位。CD44分子胞膜外區(qū)近胞膜部位富含絲氨酸和蘇氨酸,是O-連接糖基化位點,在此區(qū)域內還存在有絲氨酸-甘氨酸二聚肽結構,被認為是硫酸軟骨素連接位點(圖2-8)。含V區(qū)外顯子編碼序列的CD44分子經糖基化后分子量可達110~160kDa,而CD44分子與硫酸軟骨素分子的連接可使其分子量達180~215kDa。

圖2-9 CD44分子的基因結構

3.CD44分子的主要功能CD44是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主要參與細胞-細胞,細胞-基質之間的粘附。

(1)CD44分子的配體為細胞外基質,主要有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纖粘連蛋白和膠原蛋白等多種配體,不同的CD44分子識別的配體有所差別。如85kDa的CD44分子可結合透明質酸分子的硫酸軟骨素側鏈可與纖粘連蛋白羧基末端的肝素結合區(qū)結合。因此連接有硫酸軟骨素側鏈的CD44分子可以結合纖粘連蛋白。

(2)CD44分子作為淋巴細胞“歸巢”受體(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與高內皮靜脈(HEV)結合,參與淋巴細胞歸位到淋巴組織。

(30)參與T細胞的活化,抗CD44抗體可促進T細胞對抗CD2和CD3抗體的應答,某些抗CD44抗體可提高CD2/LFA-3依賴的T細胞與單核細胞的粘附作用。

(4)與細胞骨架蛋白結合,參與細胞偽足形成和遷移運動。CD44分子胞漿區(qū)絲氨酸和蘇氨酸磷酸化后,與細胞膜內側的錨蛋白(ankyrin)結合的親和力增加,通過錨蛋白與細胞骨架發(fā)生連接。

粘膜型地址素(Med)和外周淋巴結型地址素(PNAd)將在本章第三節(jié)中加以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