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酸,平。主明目,補(bǔ)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龍芝,生太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苦,平。主治胸中結(jié),益心氣,補(bǔ)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丹芝。生霍山。
南岳本是衡山,漢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此則應(yīng)生衡山也。(《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甘,平。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忠信和樂。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辛,平。主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qiáng)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華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咸,平。主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玄芝。生恒山。(《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甘,溫。主治耳聾,利關(guān)節(jié),保神,益精氣,堅(jiān)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無毒,六月、八月采。(薯蕷為之使,得發(fā)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惡恒山,畏扁青、茵陳蒿。)
案郡縣無高夏名,恐是山名爾。此六芝皆仙草之類,世所稀見,族種甚多,形色環(huán)異,并載《芝草圖》中。今世所用紫芝,此是朽樹木株上所生,狀如木 ,名為紫芝,蓋止治痔,而不宜以合諸補(bǔ)丸藥也。凡得芝草,便正爾食之,無余節(jié)度,故皆不云服法也。(《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消癰腫,下肢滿疝,下血。久服益氣力,長肥健,輕身增年。一名離母,一名鬼督郵。生陳倉、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陳倉屬雍州扶風(fēng)郡。案此草亦是芝類。云莖赤如箭桿,葉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為衛(wèi)。有風(fēng)不動,無風(fēng)自搖。如此,亦非世所見,而徐長卿亦名鬼督郵。又復(fù)有鬼箭,莖有羽,其治并相似,而益人乖異,恐并非此赤箭。(《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六
味甘,平,無毒。主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除蟲去毒。久服強(qiáng)魂魄,聰察,輕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其大者似檳榔。生南海山谷。
廣州別有龍眼,似荔枝而小,非益智,恐彼人別名,今者為益智耳。食之并利人。(《新修》一二四頁,《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三○頁)
味甘、苦,平,無毒。主治 瘧,解毒,辟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
一名 豬屎。生衡山山谷,及濟(jì)陰冤朐。二月、八月采,陰干。
今湘州、衡山無有,此道不通,皆從寧州來。舊云是楓樹苓,其皮至黑,作塊似豬屎,故觀》卷十三,《政和》三二八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jié)痛,寒熱,煩滿,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唾,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jié),開胸腑,調(diào)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魄,養(yǎng)神,不饑,延年。一名茯菟。其有抱根者,名茯神。茯神,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風(fēng)眩、風(fēng)虛,五勞、七傷,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安魂魄,養(yǎng)精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陰干。(馬間為之使。
案藥名無馬間,或者馬莖,聲相近故也。得甘草、防風(fēng)、芍藥、紫石英、麥門冬共治五臟。
今出郁州,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虛赤不佳。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細(xì)皺,內(nèi)堅(jiān)白,形如鳥獸龜鱉者,良。又復(fù)時燥則不水。作丸散者,皆先煮之兩三沸,乃切,曝干。白色者補(bǔ),赤色者利,世用甚多!断山(jīng)》服食,亦為至要。云其通神而致靈,和魂而練魄,明竅而益肌,濃腸而開心,調(diào)營而理胃,上品仙藥也。善能斷谷不肌。為藥無朽蛀。吾嘗掘地得昔人所埋一塊,計(jì)應(yīng)卅許年,而色理無異,明其貞全不朽矣。其有銜松根對度者,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結(jié)一塊也。仙方唯云茯苓,而無茯神,為治既同,用之亦應(yīng)無嫌。(《新修》八七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六頁)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生永昌。
舊說云是松脂淪入地,千年所化,今燒之亦作松氣。世有琥珀中有一蜂,形色如生!恫┪镏尽酚衷茻蜂巢所作,恐非實(shí)。此或當(dāng)蜂為松脂所粘,因墜地淪沒耳。有煮 雞子及青魚枕作者,并非真,唯以拾芥為驗(yàn)。世中多帶之辟惡。刮屑服,治瘀血至驗(yàn)!断山(jīng)》無正用,惟曲晨丹所須,以赤者為勝。今并從外國來,而出茯苓處永無有。不知出琥珀處,復(fù)有茯苓以否?(《新修》八八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七頁)
味苦、甘,溫,無毒。主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fēng)氣,安五臟,除熱。
胃中伏熱,咽干,消渴,及風(fēng)痹死肌。煉之令白。其赤者主惡風(fēng)痹。久服輕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大山山谷,六月采。松實(shí),味苦,無毒,溫。主風(fēng)痹,寒氣,虛羸、少氣,補(bǔ)不足。九月采,陰干。松葉,味苦,溫。主風(fēng)濕痹瘡氣,生毛發(fā),安五臟,守中,不饑、延年。松節(jié),溫。主百節(jié)久風(fēng)、風(fēng)虛,腳痹、疼痛。松根白皮,主辟谷不饑。
采煉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抑艟浦筝m,納寒水中數(shù)十過,白滑則可用。其有自出者,乃勝于鑿樹及煮膏也。其實(shí)不可多得,唯葉止是斷谷所宜爾。細(xì)切如粟,以水及面飲服之。亦有陰干搗為屑、丸服者。人患惡病,服此無不瘥。比來苦腳弱人,釀松節(jié)酒,亦皆愈。松柏皆有脂潤,又凌冬不凋,理為佳物,但人多輕忽近易之耳。(《新修》九○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一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風(fēng)濕痹。治恍惚、虛損,呼吸歷節(jié),腰中重痛,益血,止汗。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生太山山谷。柏葉尤良。柏葉,味苦,微溫,無毒。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風(fēng)寒,去濕痹,止饑。四時各依方面采,陰干。柏白皮,主火灼,爛瘡,長毛發(fā)。
柏葉、實(shí)亦為服食所重,煉餌別有法。柏處處有,當(dāng)以太山為佳,并忌取冢墓上也。雖四時俱有,而秋夏為好。其脂亦入用。此云惡曲,人有以釀酒無妨,恐酒米相和,異單用也。)
({3}天門冬
味苦、甘,平、大寒,無毒。主治諸暴風(fēng)濕偏痹,強(qiáng)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保定肺氣,去寒熱,養(yǎng)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bǔ)。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饑。一名顛勒。
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垣衣、地黃為之使,畏曾青。)
奉高,太山下縣名也。今處處有,以高地大根味甘者為好。張華《博物志》云∶天門冬逆捋有逆刺。若葉滑者名 休,一名顛棘?梢凿娇V,素白如KT 。今越人名為浣草。擘其根,溫湯中 之,以浣衣勝灰。此非門冬相似爾。案如此說,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顛勒,亦粗相似,以浣垢衣則凈!锻┚庝洝酚衷啤萌~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實(shí)黑,根連數(shù)十枚。如此殊相亂,而不復(fù)更有門冬,恐門冬自一種,不即是浣草耶?又有百部,根亦相類,但苗異爾。門冬蒸剝?nèi)テ,食之甚甘美,止饑。雖曝干,猶脂潤,難搗。必須薄切,曝于日中,或火烘之也。世人呼苗為棘刺,煮作飲乃宜人,而終非真棘刺爾。服天門冬,禁食
味甘,平、微寒,無毒。主治心腹結(jié)氣,傷中,傷飽,胃絡(luò)脈絕,羸瘦。短氣。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干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qiáng)陰益精,消谷調(diào)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久服輕身,不老,不饑。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糧。葉如韭,冬夏長生。生 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干。(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 。)
谷,即秦關(guān)。而門冬異于羊韭之名矣。處處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實(shí)如青珠,根似 ,故謂門冬,以肥大者為好。用之湯澤抽去心,不爾令人煩,斷谷家為要。二門冬潤時并重,既燥即輕,一斤減四、五兩爾。(《大觀》卷六,《政和》一五六頁)
味苦、甘,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主大風(fēng)在身面,風(fēng)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fēng)水結(jié)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山薊,一名山姜,一名山連。生鄭山山谷、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防風(fēng)、地榆為之使。)
鄭山,即南鄭也。今處處有。以蔣山、白山、茅山者為勝。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采好,多脂膏而甘!断山(jīng)》云∶亦能除惡氣,弭災(zāi)疹。丸散煎餌并有法。其苗又可作飲,甚香美,去水。術(shù)乃有兩種∶白術(shù)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術(shù)葉細(xì)無椏,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昔劉涓子 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長生。東境術(shù)大而無氣烈,不任用。今市人賣者,皆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用時宜刮去之。(《大觀》卷六
味甘,平,無毒。主治中風(fēng)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jié)肉,諸不足。心腹結(jié)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 爛淚出。久服去面黑 ,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一名熒,一名地節(jié),一名玉竹,一名馬熏。生太山山谷及丘陵。立春后采,陰干。(畏鹵??
案《本經(jīng)》有女葳無葳蕤!秳e錄》無女葳有葳蕤,而為用正同。疑女葳即葳蕤也,惟名異爾。今處處有,其根似黃精而小異。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別用一種物,根形狀如續(xù)斷莖,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荊州。今治下痢方,多用女葳,而此都無止泄之說,疑必非也。葳蕤又主理諸石,人服石不調(diào)和者,煮汁飲之。(《大觀》卷六,《政和》一五四頁)
味甘,平,無毒。主補(bǔ)中益氣,除風(fēng)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重樓,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救窮,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陰干。
今處處有。二月始生。一枝多葉,葉狀似竹而短,根似葳蕤。葳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節(jié)而平直;黃精根如鬼臼、黃連,大節(jié)而不平。雖燥,并柔軟有脂潤。世方無用此,而為《仙經(jīng)莖不紫、花不黃為異,而人多惑之。其類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為奇事。(《大觀》卷六,《政和》一四二頁)
味甘、苦,寒,無毒。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斷絕,補(bǔ)五臟內(nèi)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黃,大寒。
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chǎn)后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一名 ,一名芑。生咸陽川澤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陰干。(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
咸陽即長安也。生渭城者乃有子實(shí),實(shí)如小麥;茨掀呔⒂弥V虚g以彭城干地黃最好,次歷陽,今用江寧板橋者為勝。作干者有法,搗汁和蒸,殊用工意;而此直云陰干,色味乃不相似,更恐以蒸作為失乎?大貴時乃取牛膝、葳蕤作之,人不能別!断山(jīng)》亦服食,要大減,一斤才得十兩散耳,用之宜加量也。(《大觀》卷六,《政和》一四九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bǔ)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久服輕身,聰耳明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一名菖陽。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yán)道。一寸九節(jié)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陰干。(秦皮、秦艽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上洛郡屬梁州,嚴(yán)道縣在蜀郡。今乃處處有,生石磧上。概節(jié)為好。在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止主風(fēng)濕,不堪服食。此藥甚去蟲并蚤虱,而今都不言之。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作小厘花也。東間溪側(cè)又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世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者,謬矣。此止主咳逆,亦斷蚤虱爾,不入服御用!对姟
詠{3}遠(yuǎn)志
味苦,溫,無毒。主治咳逆?zhèn),補(bǔ)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qiáng)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久服輕身,不老,好顏色,延年。葉名小草,主益精,補(bǔ)陰氣,止虛損,夢泄。一名棘菀,一名 繞,一名細(xì)草。生太山及宛朐川谷。四月采根、葉,陰干。(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殺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藜蘆、蜚蠊、齊蛤。)
案藥名無齊蛤,恐是百合。宛朐縣屬袞州濟(jì)陰郡,今猶從彭城北蘭陵來。用之打去心取皮卷六,《政和》一六三頁)
味甘、咸,寒,無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補(bǔ)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扁鵲云∶多服病患眼。一名水瀉,一名及瀉,一名芒芋,一名鵠瀉。生汝南池澤。五月、六月、八月采根,陰干。畏海蛤、文蛤。葉,味咸,無毒。
主大風(fēng),乳汁不出,產(chǎn)難,強(qiáng)陰氣。久服輕身。五月采。實(shí),味甘,無毒。主風(fēng)痹,消渴,益腎氣,強(qiáng)陰,補(bǔ)不足,除邪濕。久服面生光,令人無子。九月采。
汝南郡屬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漢中、南鄭、青、代,形大而長,尾間必有兩歧為好。此物易朽蠹,常須密藏之。葉狹長,叢生諸淺水中!断山(jīng)》服食斷谷皆用之。
亦云身輕,能步行水上。(《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二頁)
味甘,溫、平,無毒。主治傷中,補(bǔ)虛羸,除寒熱邪氣,補(bǔ)中,益氣力,長肌肉。主頭面游風(fēng),風(fēng)頭目眩,下氣,止腰痛,補(bǔ)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qiáng)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薯。生嵩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紫芝為之使,惡甘遂。)
今近道處處有,東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糧。南康間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大觀》卷六,《政和》一六○頁)
味苦、甘,平,無毒。主治風(fēng)頭,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fēng),濕痹。
治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diào)四肢。久服利血?dú),輕身,耐老,延年。一名節(jié)花。一名日精,一名女節(jié),一名女花,一名女莖,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陰成。生雍州川澤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
取種之便得。又有白菊,莖葉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風(fēng)眩,能令頭不白!断山(jīng)》
味甘,平,無毒。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jiān)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 ,解毒。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jīng)脈,利血?dú),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久服輕身,延年。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 草。生河西川谷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術(shù)、干漆、苦參為之使,惡遠(yuǎn)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河西、上郡不復(fù)通市。今出蜀漢中,悉從汶山諸夷中來,赤皮、斷理,看之堅(jiān)實(shí)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羌地名。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虛疏。又有如鯉魚腸者,被刀破,不復(fù)好。青州間亦有,不如。又有紫甘草,細(xì)而實(shí),乏時可用。此草最為眾藥之主,經(jīng)方少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
味甘,微寒、微溫,無毒。主補(bǔ)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治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調(diào)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jiān)積,令人不忘。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參。如人形者有神。生上黨山谷及遼東。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無令見風(fēng)。(茯苓為之使,惡溲疏,反藜蘆。)
上黨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國所獻(xiàn)即是,形長而黃,狀如防風(fēng),多潤實(shí)而甘。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濟(jì)者,形細(xì)而堅(jiān)白,氣味薄于上黨。次用高麗,高麗即是遼東。形大而虛軟,不及百濟(jì)。百濟(jì)今臣屬高麗,高麗所獻(xiàn),兼有兩種,止應(yīng)擇取之爾。實(shí)用并不及上黨者,其為藥切要,亦與甘草同功,而易蛀 。唯納器中密封頭,可經(jīng)年不壞。人參生一莖直上,四、五葉相對生,花紫色。高麗人作人參贊曰∶三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 樹相尋。 樹葉似桐甚大,陰廣,則多生陰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大觀》卷六,《政和》一四五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bǔ)五臟虛勞羸瘦,強(qiáng)陰。益精,補(bǔ)內(nèi)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痹弱。久服濃腸胃,輕身,延年,定志除驚。
一名林蘭,一名禁生,一名杜蘭,一名石KT 。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莖,陰干。(陸英為之使。惡凝水石、巴豆,畏僵蠶、雷丸。)
今用石斛,出始興。生石上,細(xì)實(shí),;覝种,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為佳。近道亦有,次宣城間。生櫟樹上者,名木斛。其莖形長大而色淺。六安屬廬江,今始安亦出木斛,至虛長,不入丸散,惟可為酒漬煮湯用爾。世方最以補(bǔ)虛,治腳膝。(《大觀》卷六,《政》一六四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心腹邪氣,利關(guān)節(jié),止煩滿。平腎胃氣,補(bǔ)陰氣不足,失精,莖冷。久服輕身,明目,不老,令人皮膚光澤,有子。一名魯果能,一名地椹,一名石熊,一名彭根,一名天豆。生太山川澤石邊。五月五日采www.med126.com子,二月、八月采皮,陰干。(大戟為之使,畏蛇蛻、吳茱萸。)
今出近道,子形粗,似蛇床子而扁,非真好者,人言是蓄菜子爾。東山石上所生,其葉芮??
味苦,微寒、微溫,無毒。主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fēng)濕,鬼疰,惡補(bǔ)內(nèi)虛不足,治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殺鬼疰惡毒瓦斯。久服補(bǔ)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一名龍須,一名草續(xù)斷,一名龍珠,一名龍華,一名懸莞,一名草毒。
九?莖青細(xì)相連,實(shí)赤。今出近道水石處,似東陽龍須以作席者,但多節(jié)爾。(《大觀》卷七,《政和》一九○頁)
味苦,溫、微寒,無毒。主治風(fēng)熱,死肌,癰傷,口干,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不通,水漿不下。大驚入腹,除邪氣,養(yǎng)腎,主腰髖痛,堅(jiān)筋骨,利關(guān)節(jié)。久服輕身,明目,潤澤,好顏色,不老延年,通神。一名石鯪,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領(lǐng)石,一名懸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陰,或高山巖石上,或生人間。正月采。(杜仲、牡丹為之使,惡鐵落,畏貝母、菖蒲。)
(不識此藥,仙世方法都無用者,或云是石類。既云或生人間,則非石,猶如石斛等,系石以為名爾。)(《大觀》卷七,《政和》一七六頁)
味甘,平,無毒。主補(bǔ)五臟,益氣,續(xù)筋骨,長肌肉,去諸痹。久服輕身不饑,耐老,通神明。一名 蕪。生太山川谷。
作藤生,樹如葡萄,葉如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今世人方藥都不復(fù)識用此,《仙經(jīng)》
數(shù)?
和》一八七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邪氣,辟毒疫溫鬼,強(qiáng)志,主淋露。治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殺鬼精物,溫瘧,蠱毒,行藥之精。久服不夢寤魘寐,輕身致神仙,一名蜜香。
生永昌山谷。
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復(fù)貢,今皆從外國舶上來,乃云大秦國。以治毒腫,消惡氣,有驗(yàn)。
今皆用合香,不入藥用。惟制蛀蟲丸用之,常能煮以沐浴,大佳爾。(《大觀》卷六,《政和》一六○頁)
味苦,寒、大寒,無毒。主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xù)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zé),熱泄下痢,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一名陵游。生齊朐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干。(貫眾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今出近道,吳興為勝。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三頁)
(為君)
味苦、酸,平,無毒。主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dú),傷熱火爛,墮胎。治傷中少氣,男子陰消,老人失溺,補(bǔ)中續(xù)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jié),益精,利陰氣,止發(fā)白。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百倍。生河內(nèi)川谷及臨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干。(惡螢火、陸英、龜甲、畏白前。)
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長大柔潤,其莖有節(jié),似牛膝,故以為名也。乃云有雌雄,雄者莖紫?
味辛、甘,溫、平、微寒,無毒。主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
止咳逆,治脫肛,散淋結(jié),頭中風(fēng)眩,痿蹶,強(qiáng)陰益精。久服輕身,和顏色,令人好容體。
一名萬歲,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時。生常山山谷石間。五月、七月采,陰干。
今出近道。叢生石土上,細(xì)葉似柏,卷屈狀如雞足,青黃色。用之,去下近石有沙土處。
(《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八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百疾,養(yǎng)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巖崖間。無骨,正圓如竹,生桂林山谷。立秋采。
交址屬交州,桂林屬廣州,而《蜀都賦》云∶菌桂臨崖。今世中不見正圓如竹者,惟嫩枝破卷成圓,猶依桂用,恐非真菌桂也!断山(jīng)》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則判非今桂矣,必當(dāng)別是一物,應(yīng)更研訪。(《新修》九三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上氣咳逆,結(jié)氣,喉痹,吐吸。心痛,脅風(fēng),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利關(guān)節(jié),補(bǔ)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南?ぜ词菑V州。今世用牡桂,狀似桂而扁廣殊薄,皮色黃,脂肉甚少,氣如木蘭,味亦類桂,不知當(dāng)是別樹,為復(fù)猶是桂生,有老宿者爾,亦所未究。(《新修》九四頁,《大觀》
卷十二,《政和》二九○頁)
味甘、辛,大熱,有毒。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zhuǎn)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 ,能墮胎,堅(jiān)骨節(jié),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dǎo)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桂陽。二月、七、八月、十月采皮,陰干。(得人參、麥門冬、案《本經(jīng)》唯有菌桂、牡桂,而無此桂,用體大同小異,今世用便有三種,以半卷多脂者單名桂,入藥最多,所用悉與前說相應(yīng)!断山(jīng)》乃并有三種桂,常服食,以蔥涕合和云母蒸化為水者,正是此種爾。今出廣州湛惠為好,湘州、始興、桂陽縣即是小桂,亦有,而不如廣州者,交州、桂州者形段小,多脂肉,亦好。《經(jīng)》云∶“桂葉如柏葉,澤黑,皮黃心赤!饼R武帝時,湘州送桂樹,以植芳林苑中,今東山有山桂皮,氣粗相類,而葉乖異,亦能凌冬,恐或者牡桂,詩人多呼丹桂,正謂皮赤爾。北方今重此,每食輒須之。蓋《禮》所云姜桂以為芬芳也。(《新修》九六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八九頁)
味辛、甘,平、溫,無毒。主治腰脊痛,補(bǔ)中,益精氣,堅(jiān)筋骨,強(qiáng)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腳中酸疼痛,不欲踐地。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思仙,一名思仲,一名木綿。生上虞山谷又上黨及漢中。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皮,陰干。(畏蛇蛻皮、玄參。)
上虞在豫州,虞、號之虞,非會稽上虞縣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狀如濃樸,折之多白》三○五頁)
味辛,溫,無毒、有毒。主治絕傷,補(bǔ)中,續(xù)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fēng)寒濕痹,治咳嗽,消瘀血,痞結(jié),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生漆∶去長蟲。久服輕身,耐老。生漢中川谷。夏至后采,干之。(半夏為之使,畏雞子,今又忌油脂。)
今梁州漆最勝,益州亦有,廣州漆性急易燥。其諸處漆桶上蓋里,自然有干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為佳。生漆毒烈,人以雞子白和服之,去蟲。猶有嚙腸胃者,畏漆人乃致死。
外氣亦能使身肉瘡腫,自別有治法。仙方用蟹消之為水,煉服長生。(《新修》九九頁,《大觀》
味辛,溫,無毒。主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fēng)濕痹痛,死肌。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 鼻,風(fēng)癇、癲疾,下乳結(jié),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臟,益肝膽,通精氣。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一名小辛。生華陰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陰干。(曾青、桑根為之使,得當(dāng)歸、芍藥、白芷、芎 、牡丹、 本、甘草共治婦人,得決明、鯉魚膽、青羊肝共治目痛。惡野狼毒、山茱萸、黃 ,畏硝石、滑石,反藜蘆。
今用東陽臨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華陰、高麗者。用之去其頭節(jié)。人患口臭者,含?
味苦、甘,平、微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 ,女子疝瘕。治諸賊風(fēng),百節(jié)痛風(fēng)無久新者。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hù)羌使者,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獨(dú)搖草。此草得風(fēng)不搖,無風(fēng)自動。生雍州川谷,或隴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豚實(shí)為之使。)
藥名無豚實(shí),恐是蠡實(shí)。此州郡縣并是羌活。羌活形細(xì)而多節(jié),軟潤,氣息極猛烈。出益州北部、西川為獨(dú)活,色微白,形虛大,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其一莖直上,不為風(fēng)搖。
故?
味甘、苦,平、微寒,無毒。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溫疫,瘴氣,邪氣,蠱毒。
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fēng)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不夭,輕身長年。
一名周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日干。
舊出寧州者第一,形細(xì)而黑,極堅(jiān)實(shí),頃無復(fù)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細(xì)削,皮青綠色,謂之雞骨升麻。北部間亦有,形又虛大,黃色。建平間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婦根,不必爾。其形自相似,氣色非也。落新婦亦解毒,取葉 作小兒浴湯,主驚忤。(《大觀》卷六,《政和》一五八頁)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jié)實(shí),胸中邪逆,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久服輕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一名山菜,一名茹草葉,一名蕓蒿,辛香可食。
生洪農(nóng)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得茯苓、桔梗、大黃、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治傷寒,寒熱頭痛,心下煩滿。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今出近道,狀如前胡而強(qiáng)!恫┪镏尽吩啤檬|蒿葉似邪蒿,春秋有白 ,長四、五寸,香?
味辛、甘、苦,寒,無毒。主治疝瘕,腸泄,膀胱熱結(jié),溺不下,咳逆,溫瘧,癲癇,驚邪狂走。治五臟虛氣,小腹支滿,臚脹,口干,除腎邪,強(qiáng)志。久服堅(jiān)骨髓,益氣,輕身。
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見鬼。一名梨蓋,一名房慈,一名爵離,一名農(nóng)果,一名利茹,一名方蓋。生臨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北信斷,今用建平間者,云本與野狼毒同根,猶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爾,而野狼毒陳久亦不能沉矣。(《大觀》卷六,《政和》一五五頁)
味苦、酸,平,無毒。主益氣,充肌膚,明目,聰慧,先知,久服不饑,不老,輕身。
生少室山谷。八月、九月采實(shí),日干。(《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七頁)
味甘,寒,無毒。主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久服不饑,不老輕身。生少室山,一名谷實(shí),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實(shí),日干,四十日成。葉,味甘,無毒。主治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可作浴湯。又主治惡瘡生肉。樹皮,主逐水,利小便。莖,主癮疹癢,單煮洗浴。其皮間白汁治癬。
此即今谷樹子也,《仙方》采搗取汁和丹用,亦干服,使人通神見鬼。南人呼谷紙,亦為?
味酸,平,無毒。主治心腹寒熱,邪結(jié)氣,四肢酸疼濕痹。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zhuǎn)、久泄,虛汗、煩渴。補(bǔ)中,益肝氣,堅(jiān)筋大骨,助陰氣,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生河?xùn)|川澤。八月采實(shí)。陰干卅日成。(惡防己。)
今出東山間,云即是山棗樹子,子似武昌棗,而味極酸,東人乃啖之以醒睡,與此治不得?
味苦、酸、咸,寒,無毒。主治五內(nèi)邪氣熱,止涎唾,補(bǔ)絕傷,治五痔;鸠,婦人乳瘕,子臟急痛。以七月七日取之,搗取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屎,內(nèi)竅中,三易乃愈。又墮胎。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枝主洗瘡及陰囊下濕癢。皮主爛瘡。根主喉痹寒熱。生河南平澤?勺魃駹T。(景天為之使。)
槐子以多連者為好,十月上巳日采之。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爛為水,核如大豆。服之,今令人腦滿,發(fā)不白而長生。今處處有,此云七月取其子未堅(jiān),故搗絞取汁。(《新修》一一六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二頁)
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fēng)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bǔ)內(nèi)傷,大勞、噓吸,堅(jiān)筋骨,強(qiáng)陰,利大小腸。久服堅(jiān)筋骨,輕身,耐老,耐寒暑。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上。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shí),陰干。
今出堂邑,而石頭烽火樓下最多。其葉可作羹,味小苦。世諺云∶去家千里,勿食蘿摩,枸杞,此言其補(bǔ)益精氣,強(qiáng)盛陰道也。蘿摩一名苦丸,葉濃大作藤生,摘有白乳汁,人家多種之,可生啖,亦蒸煮食也。枸杞根、實(shí),為服食家用,其說乃甚美,仙人之杖,遠(yuǎn)自有旨乎也。(《新修》一一九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三頁)
味甘,溫,無毒。主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 ,去三蟲,除邪,不夢忤魘,通神明。久服輕身長年。生中臺川谷。
世傳云是獅子屎,外國說不爾,今皆從西域來。真者難別,亦不復(fù)入藥,唯供合好香爾。
(《新修》一二○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一○頁)
橘柚,味辛,溫,無毒。主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下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泄,去寸白。久服去臭,下氣,通神,輕身長年,一名橘皮。生南山川谷,生江南。十月采。
此是說其皮功爾,以東橘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其皮小冷。治氣乃言欲勝東橘,北人亦用之,以陳者為良。其肉味甘、酸,食之多痰,恐非益人也。今此雖用皮,既是果類,所以猶宜相從。柚子皮乃可食,而不復(fù)入藥用,此亦應(yīng)下氣。(《新修》一二一頁,《大觀》卷廿?
味苦,微寒、微溫,無毒。主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fēng)寒濕痹,身體諸痛。
治心下堅(jiān),膈中寒熱,周痹,婦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食之神仙。生雍州川谷,亦生上黨及道邊。十月采實(shí),陰干。(荊實(shí)、薏苡為之使。)
狀如蒿艾之類,近道處處有!断山(jīng)》亦時用之,人家種此辟蛇也。(《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七頁)
味甘,微寒,無毒。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fēng)濕痹,下氣。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一名解蠡,一名屋 ,一名起實(shí),一名 。生真定平澤及田野。八月采實(shí),采根無時。
(真定縣屬常山郡。近道處處有,多生人家。交趾者子最大,彼土呼為 珠。馬援大取將還,人讒以為真珠也。實(shí)重累者為良。用之取中人,今小兒病蛔蟲,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而去蛔蟲大效。)(《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一頁)
味甘、咸,寒,無毒。主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yǎng)肺,強(qiáng)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赤痛。久服輕身,耐老。葉及根,味甘、寒。主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一名當(dāng)?shù)?/a>,一名 ,一名蝦蟆衣,一名牛遺,一名勝舄。生真定平澤丘陵阪道中。五月五日采人家及路邊甚多,其葉搗取汁服,治泄精甚驗(yàn)。子性冷利,《仙經(jīng)》亦服餌之,令人身輕,能跳越岸谷,不老而長生也!俄n詩》乃言 是木,似李,食其實(shí),宜子孫,此為?
味苦、辛、甘,平,無毒。主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guān)節(jié),癲癇,惡瘡。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陰強(qiáng)。久服輕身,好顏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繩毒,一名棗棘,一名薔蘼。生臨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實(shí),陰干。(惡牡丹、巴豆、貝母。)
近道田野墟落間甚多。花、葉正似蘼蕪。(《大觀》卷七,《政和》一八六頁)
味辛、甘,平,無毒。主續(xù)絕傷,補(bǔ)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 。養(yǎng)肌,強(qiáng)陰,堅(jiān)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
一名生菟蘆,一名菟縷,一名 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網(wǎng),一名菟累。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黃而細(xì)為赤網(wǎng),色淺而大為菟累。九月采實(shí),曝干。(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 菌,宜丸不宜煮。)
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藍(lán)、苧麻、蒿上。舊言下有茯苓,上生菟絲,今不必爾,其莖,《政和》一五一頁)
味辛,微溫,無毒。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bǔ)五臟,益精光。治心腹腰痛。
久服輕身,不老。一名 菥,一名大蕺,一名馬辛,一名大薺。生咸陽川澤及道傍。四月、五月采,曝干。(得荊實(shí)、細(xì)辛良,惡干姜、苦參。)
今處處有之,人乃言是大薺子,世用甚稀。(《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七頁)
味辛、甘,微溫、微寒,無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氣。治血逆大熱,頭痛,心煩。久服輕身。莖∶主治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一名貞蔚。生海濱池澤,五月采。
今處處有。葉如荏,方莖,子形細(xì)長三棱。方用亦稀。(《大觀》卷六,《政和》一五三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膀胱熱,利小便,補(bǔ)中,益精氣。去皮膚中熱氣,散惡瘡疝瘕,強(qiáng)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使人潤澤。一名地葵,一名地麥。生荊州平澤及田野。
八月、十月采實(shí),陰干。
今田野間亦多,皆取莖苗為掃帚。子微細(xì),入補(bǔ)丸、散用,《仙經(jīng)》不甚須。(《大觀》
卷七,《政和》一八七頁)
味甘,寒,無毒。主治五臟邪氣,風(fēng)寒濕痹,益氣,補(bǔ)腦髓,堅(jiān)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巨勝苗也。生中原川谷。
胡麻葉,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云何服之。仙方并無用此法,正當(dāng)陰干。搗為丸散耳。既服其實(shí),故不復(fù)假苗。五符巨勝丸方亦云∶葉名青 。本生大宛,度來千年?duì)。(《新修》二八九頁,《大觀》卷二十四,《政和》四八二頁)
味甘,溫,無毒。主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十二月采,陰干。
今處處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人惟取煮汁以釀酒,補(bǔ)虛治風(fēng)。《仙經(jīng)》
少用。此既長年益壽,甚可常采服。凡易得之草,而人多不肯為之。更求難得者,是貴遠(yuǎn)賤近,庸人之情乎?(《大觀》卷七,《政和》一八六頁)
味苦、辛,溫、微寒,無毒。主治惡血,破癥結(jié)積聚,喉痹,乳難。身體風(fēng)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潰,可作摩粉。其葉,主風(fēng)癢,可煮以浴。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 ,一名茨。生馮翊平澤或道傍。七月、八月采實(shí),曝干。(烏頭為之使。)
多生道上,而葉布地,子有刺,狀如菱而小。長安最饒,人行多著木屐。今軍家乃鑄鐵作之,以布敵路,亦呼蒺藜!兑住吩啤脫(jù)于蒺藜,言其兇傷。《詩》云∶墻有茨,不可掃也。
以刺梗穢也。方用甚稀爾。(《大觀》卷七,《政和》一七七頁)
味甘、酸、咸,微溫,無毒。主治五勞七傷,補(bǔ)中,除莖中寒熱痛,養(yǎng)五臟,強(qiáng)陰。
益精氣,多子,治婦人癥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久服輕身。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
五月五日采,陰干。
代郡雁門屬并州,多馬處便有,言是野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以作羊肉羹,補(bǔ)虛乏極佳,亦可生啖。芮芮河南間至多。今第一出隴西,形扁廣,柔潤,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國者,形短而少花。巴東、建平間亦有,而不如也。(《大觀》卷七,《政和》一七九頁)
味甘,寒,無毒。主治寒熱,八疸,消渴,補(bǔ)中益氣。久服輕身,延年,一名谷菜,一名白草。生益州山谷。春采葉,夏采莖,秋采花,冬采根。
諸方藥不用。此乃有 菜,生水中,人蒸食之。此乃生山谷,當(dāng)非是。又有白草,葉作羹飲,甚治勞,而不用根、花。益州乃有苦菜,土人專食之,皆充健無病,疑或者此。(《大觀》卷六,《政和》一六五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五臟邪氣,風(fēng)寒濕痹,補(bǔ)中益氣,長毛發(fā)令黑,治心懸,少食常饑。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生中山川澤。二月采。
蒿類甚多,而世中不聞呼白蒿者,方藥家既不用,皆無復(fù)識之,所主治既殊佳。應(yīng)更加研訪。服食七禽散云∶白兔食之,仙。與前 子同法爾。(《大觀》卷六,《政和》一六六頁)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風(fēng)濕寒熱邪氣,熱結(jié)黃膽。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陰干。
今處處有,似蓬蒿而葉緊細(xì)。莖,冬不死,春又生。惟入治黃膽用!断山(jīng)》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陳乃云此,恐是誤爾。(《大觀》卷七,《政和》一八八頁)
味苦、咸,寒、大寒,無毒。主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喬山山谷。八月采根,陰干。
喬山應(yīng)是黃帝所葬處,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治諸 疥,此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用之。
今市人皆取苗用之。世中取根,名鹿驪根,苦酒摩,以治瘡疥。(《大觀》卷七,《政和》
一八一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寒濕風(fēng)痹,黃膽,補(bǔ)中。止血,內(nèi)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蠱毒。久服益精氣,輕身。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茹 ,一名茅搜,一名倩。生喬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畏鼠姑。)
此則今染絳茜草也。東間諸處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世道經(jīng)方不甚服用。此當(dāng)以其為治?
味甘,溫,無毒。主益氣,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治腹中寒熱邪氣,利小便。久服不饑,輕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澤。五月采,陰干。
東人呼為山姜,南人呼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之,辟谷止饑。近有人從南還,遂用此術(shù)與人斷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饑不瘦,但志淺嗜深,不能久服爾。其葉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狀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東甚多。(《大觀》卷七,《政和》一八五頁)
味苦,寒,無毒。主解諸毒,殺蠱 疰鬼螫毒。久服頭不白,輕身。其葉汁,殺百藥毒,解野狼毒、射罔毒。其莖葉,可以染青。生河內(nèi)平澤。
此即今染 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藍(lán)汁,乃浣 布汁以解之,亦善。以汁涂五?
味苦、酸,平,無毒。主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諸蠱毒,痂 ,寒熱風(fēng)痹,諸不足;ā弥髦闻寺┫鲁喟,輕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一名戒火,一名火母,一名救火,一名據(jù)火,一名慎火。生太山川谷。四月四日、七月七日采,陰干。
今人皆盆盛養(yǎng)之于屋上,云以辟火。葉可治金瘡,止血,以洗浴小兒,去煩熱驚氣。廣州城外有一樹,云大三、四圍,呼為慎火樹。江東者,甚細(xì)小。方用亦稀。其花入服食。眾藥之名,此最為麗。(《大觀》卷七,《政和》一八七頁)
味甘,寒,無毒。主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蟲,去痹,除胸中結(jié)熱,止煩渴。逐水,大吐下。久服輕身,耐老。一名麥句姜,一名蝦蟆藍(lán),一名豕首,一名天門精,一名玉門精,一名彘顱,一名蟾蜍蘭,一名覲,生平原川澤。五月采。(垣衣為之使。)
此即今人呼為 ,亦名 首。夏月?lián)v汁服之,以除熱病。味至苦,而云甘,恐或非是。
(《大觀》www.med126.com卷七,《政和》一八二頁)
味苦、甘,平,無毒。主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fēng)痹內(nèi)寒。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 乳,婦人難產(chǎn)。久服輕身,耐老增壽。生太山山谷。二月、八月采。今處處有。
人言是蓼子,亦不爾。葉似酸漿,子似松子。而多入癰 方用之。(《大觀》卷七,《政和》
一九一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神仙。生河?xùn)|池澤。四月采。
此即蒲厘花上黃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治血,《仙經(jīng)》亦用此。(《大觀》卷七,《政和》一八○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jiān)齒,明目,聰耳。久服輕身,耐老。
一名睢,一名醮。生南海池澤。
方藥不復(fù)用,世人無采,彼土人亦不復(fù)識者。江南貢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廟縮酒,或?
味辛,平,無毒。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四月、五月采。
方藥世人并不復(fù)識用。大吳即應(yīng)是吳國爾,太伯所居,故呼大吳。今東間有煎澤草名蘭香,亦或者此也,生濕地。李云∶是今人所種,似都梁香草。(《大觀》卷七,《政和》一八六?
味辛,溫,無毒。主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疰,去三蟲。久服通神。主身中老風(fēng),頭中久風(fēng),風(fēng)眩。一名薇蕪,一名茳蘺,川芎苗也。生雍州川澤及宛朐。四月、五月采葉,曝干。
今出歷陽,處處亦有,人家多種之,葉似蛇床而香。騷人借以為譬,方藥用甚稀。(《大觀》卷七,《政和》一七五頁)
味辛、苦,溫,無毒。主治泄痢腸 ,殺蟲蠱毒,去邪惡結(jié)氣,止痛,除寒熱。消渴。
花∶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殺精物,下水,燒之致鬼。久服輕身,通神明,益壽。一名員實(shí),一名云英,一名天豆。生河間川谷。十月采,曝干。
今處處有,子細(xì)如葶藶子而小黑,其實(shí)亦類莨菪。燒之致鬼,未見其法術(shù)。(《大觀》卷七,《政和》一九○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qiáng)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鬼督郵。生太山山谷及隴西,三月采。
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世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xì)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今狗脊散用一九○頁)
味甘,溫,無毒。主治大風(fēng)邪氣,濕痹寒痛。久服輕身,益壽耐老。一名冬葵子。生河?xùn)|川澤。
方藥亦無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爾。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治體?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胸脅下痛,邪氣,腸間寒熱,陰痹。久服輕身,益氣耐老。生漢中川澤。五月采。
方藥不復(fù)用,世無識者也。(《新修》三六五頁,《大觀》卷三○,《政和》五四六頁)
味甘,寒、平,有小毒。主治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面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
以作蒸飲酒病患。生嵩高平澤。二月、八月采。
方藥不復(fù)用,世無識者也。(《新修》三六三頁,《大觀》卷三○,《政和》五四六頁)
味苦,溫,無毒。主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xiāng)高堤岸上,牡荊生田野。八月、九月采實(shí),陰干。(得術(shù)、柏實(shí)、青葙共治頭風(fēng),防風(fēng)為之使,惡石膏。)
河間、冤句、平壽并在北,南陽在西,論蔓荊,即應(yīng)是今作杖棰之荊,而復(fù)非見。其子殊細(xì),正如小麻子,色青黃。荊子實(shí)小大如此也。牡荊子乃出北方,如烏豆大,正圓黑,仙術(shù)多用牡荊,今人都無識之者。李當(dāng)之《藥錄》乃注溲疏下云∶溲疏一名陰櫨,一名牡荊,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時有節(jié)。子似枸杞子,赤色,味甘、苦,冬月熟,世乃無識者。當(dāng)此實(shí)是真,非人籬垣陽櫨也。案如此說,溲疏主治與牡荊都不同,其形類乖異,恐乖實(shí)理。
而仙方用牡荊,云能通神見鬼,非唯其實(shí),乃枝葉并好。又云有荊樹,必枝枝相對,此是牡荊,有不對者,即非牡荊。即為父,則不應(yīng)有子。如此,并莫詳虛實(shí),須更博訪。乃詳之爾。
(《新修》一○二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二頁)
味辛,溫、生溫熟寒,有毒。主治風(fēng)邪氣,溫中,除寒痹,堅(jiān)齒長發(fā),明目。治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產(chǎn)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臟。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生太山川谷及秦嶺上,或瑯琊。八月、九月采實(shí)。(惡栝蔞、防葵,畏雌黃。)
今從西來,形似椒而大,色黃黑,味亦頗有椒氣,或呼為大椒。又云∶即今 樹子,而?
味苦、辛,微寒,平、溫,無毒。主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jiān)齒,利九竅。
去白蟲、長蟲。主風(fēng)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輕身,耐老。令人光澤,脂致,長須發(fā)。小荊實(shí)亦等。生益州。(惡烏頭、石膏。)
小荊即應(yīng)是牡荊,牡荊子大于蔓荊子而反呼為小荊,恐或以樹形為言。復(fù)不知蔓荊樹若高碩爾。(《新修》一○○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三頁)
味苦、甘,平,無毒。主治補(bǔ)中,安五臟,養(yǎng)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生武陵川谷。立冬采。
葉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與秦皮為表里,其樹以冬生而可愛,諸處時有!断山(jīng)》
亦服食之,世方不復(fù)用,市人亦無識之者。(《新修》一○四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六頁)
味苦、甘,平,無毒。主治腰痛,小兒背強(qiáng),癰腫,安胎,充肌膚,堅(jiān)發(fā)齒,長須眉。
主金創(chuàng),去痹,女子崩中,內(nèi)傷不足,產(chǎn)后余疾,下乳汁。其實(shí)∶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蔦,生弘農(nóng)川谷桑樹上。三月三日采莖、葉,陰干。
桑上者,名桑上寄生爾。詩人云∶施于松上。方家亦有用楊上、楓上者,則各隨其樹名之,形類猶是一般,但根津所因處為異。法生樹枝間,寄根在枝節(jié)之內(nèi),葉圓青赤,濃澤易折,傍自生枝節(jié)。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實(shí)赤,大如小豆。今處處皆有,以出彭城為勝。
世人呼皆為續(xù)斷用之。案《本經(jīng)》續(xù)斷別在中品藥,所主治不同,豈只是一物,市人使混亂無復(fù)能甄識之者。服食方云是桑 ,與此說又為不同爾。(《新修》一○四頁,《大觀》卷十二?
味甘,溫、微寒,無毒。主治心腹邪結(jié)氣,明目,目痛赤傷淚出。治目腫 爛, 鼻,破心下結(jié)淡痞氣。久服輕身,益氣,不肌。生函谷川谷及巴西。七月采實(shí)。
今從北方來,云出彭城間,形如烏豆大,圓而扁,有文理,狀似胡桃桃核,今人皆合殼用?《大觀》卷十二,《政和》三○六頁)
并微溫。悉治風(fēng)水毒腫,去惡氣。熏陸、詹糖去伏尸。雞舌、藿香治霍亂、心痛。楓香治風(fēng)癮疹癢毒。
此六種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復(fù)入藥,唯治惡核毒腫,道方頗有用處。詹糖出晉安嶺州。
上真淳澤者難得,多以其皮及柘蟲屎雜之,唯輕者為佳,其余無甚真?zhèn)危芯譅。外國用波津香明目?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54128_93624.shtml" target="_blank">白檀消風(fēng)腫。其青木香別在上品。(《新修》一○八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七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五臟身體寒風(fēng),風(fēng)頭腦痛,面 。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身洋洋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須發(fā),去白蟲。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勺鞲嗨,用之去中心及外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漢中川谷。九月采實(shí),曝干。(芎 為之使,惡五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huán)。)
今出丹陽近道,形如桃子,小時氣辛香,即《離騷》所呼辛夷者也。(《新修》一一一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三○三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腸胃邪熱氣,消腫,性滑利。
久服輕身,不饑,其實(shí)尤良。治小兒頭瘡 。華∶主小兒癇,小便不利,傷熱。一名零榆。生 川山谷。二月采皮,取白曝干。八月采實(shí),并勿令中濕,濕則傷人。
此即今榆樹爾,剝?nèi)∑,刮除上赤皮,亦可臨時用之。性至滑利,初生葉,人以作糜羹輩,令人睡眠。嵇公所謂∶“榆,令人眠也”。斷谷乃屑其皮,并檀皮服之,即所謂不饑者也。
(《新修》一一四頁,《大觀》卷十二,《政和》二九八頁)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luò)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yàn)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fēng)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zé)嵴摗?/a>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dá)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bǔ)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xiàng)l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dǎo)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shù)》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yùn)動的古中醫(yī)學(xué)》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