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口
    

奇癥匯:口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病臥床,四肢不能動,只進得食,好大言說吃物,謂之失說物望病。治法∶如說食豬肉時,便云你吃豬肉一頓,病者聞之即喜。遂置肉令病患見,臨要卻不與食,此乃失說物望也。當自睡中涎出便愈!苍窗础炒税Y為陽盛于內,故好大言,而善說吃物。且陽…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病臥床,四肢不能動,只進得食,好大言說吃物,謂之失說物望病。治法∶如說食豬肉時,便云你吃豬肉一頓,病者聞之即喜。遂置肉令病患見,臨要卻不與食,此乃失說物望也。當自睡中涎出便愈。

〔源按〕此癥為陽盛于內,故好大言,而善說吃物。且陽盛則氣壅,氣壅則脈絡不利,故四肢不能舉動。治法∶說所食之物,而即許食之,使病患心喜。即經(jīng)所謂喜則氣散。

然置物令見而卻不與食者,所謂食入于陰,長氣于陽,故但使其望見彼見所喜之物,而不得食,故便能使口中涎出。蓋涎即痰也,痰即火,火即氣,同物而異名。涎出則氣自衰,而病自愈也。

又云∶有人患口鼻出腥臭之水,以碗盛之,狀如鐵色蝦魚,如粒米大,走躍不住。以手捉之,即化為水。此肉壞也,任意饌食雞肉自愈。

〔源按〕此癥因口鼻所出腥臭之水,而名肉壞。良由患毒于內膜之處,因化肉如膿若水,故所出之水腥而臭也。以碗盛之,狀如鐵色蝦魚,亦由患腎臟所屬之分使然。蓋腎屬水,其色黑,得腎臟之氣所化,故色如鐵,而狀如水族之物也然。此水何故不從內下?此乃感人氣血之靈,故能走躍水中。所以得隨上升之氣,從口鼻而出。若捉之又即化為水,此氣散故也。凡毒從肺氣所化,其膿色多白。蓋肺屬金,其色白,得從化而為白也。此毒生于內膜,在腎臟所屬之分,非肺之當令,故即隨是臟之氣所化,以得是臟所屬之色也。雞肉補虛溫中,而又能攻毒。蓋至陰之毒,非攻不可,攻之則毒散,即《內經(jīng)》所謂其治宜毒藥是也(俗蒸雞汗發(fā)痘瘡,其效立見,此攻毒之驗也)。

又云∶有人患口中生肉球,有根如線五寸余,如釵股。吐出乃能食物,捻之則痛徹心者,麝香研末一錢,水服之,日三,自消。

〔源按〕此癥口生肉球,而但云口內,此必生于舌。經(jīng)云∶心脈系舌本,脾脈絡舌旁,系舌下,凡舌病,皆心脾二經(jīng)之所致也。故捻之痛應于心。此由脾土不利,經(jīng)脈不順,而有是患。所謂子病母亦病,而又實者當瀉其子。故但用麝香入脾治肉之味,通其土氣,開其經(jīng)絡,則怪肉消而病自愈也。

又云∶有人忽氣上喘,不能言語,口中流汁,吐逆,齒皆搖動,如欲脫狀。氣喘轉大,悶絕復蘇,名曰∶傷寒并熱霍亂。用大黃、人參各半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自安。

又云∶有人飲油至五斤方快意,不爾則病。此是發(fā)入于www.med126.com胃,氣血裹之化為蟲也。雄黃半兩為末,水調服之,蟲自出。

《奇病方》云∶有人患唇上生瘡,久則瘡口出齒牙于上唇者,乃七情憂郁,火動生齒故也。方用柴胡、白芍當歸、生地各三錢,黃芩一錢,天花粉二錢,白果十枚,水煎服。外用冰片一分,僵蠶一錢,黃柏炒,三錢共為末,摻之齒自消也。

張雞峰《備急良方》云∶有人患牙齒日長,退場門難食,名髓溢病。用白術煎湯漱服,即愈。

《搜神記》云∶桓宣武有一督將,因時病后虛熱,便能飲馥茗一斛二斗乃飽。若減升合,便以為不足。后有客造之,更進五升,乃大吐一物,如升大有口,形質縮縐,狀似牛肚?湍肆钪弥柚校怎佛ボ鴿仓,此物 之都盡而止,覺小脹。又增五升,便悉混然從口中涌出,既吐此物遂瘥;騿柎撕尾,答曰∶此病名斛茗瘕。

東坡《物類相應志》云∶齊諧記載江夏安陸縣,隆安中有人姓郭,名垣。得天行病后,遂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五年家貧,行乞于市。一日大饑,至一園,食薤一畦,大蒜一畦,便悶板臥地。須臾大吐,吐一物如籠,漸漸縮小,有人撮飯于上,即消成水,而病遂瘳也。

《酉陽雜俎》云∶和州劉錄事者,大歷中罷官,居和州傍縣,食兼數(shù)人,尤能食 。嘗 味,未嘗果腹。邑客乃網(wǎng)魚百余斤,會于野處觀其下箸。劉初食 數(shù)盤,忽似小哽,因咯出一骨珠子,大如豆,乃置于茶甌中,以盤覆之。食未半,怪覆甌盤傾,側舉視之,骨珠子已長數(shù)寸如人狀,座客共觀之,隨視而長,頃刻長及人。遂摔劉,因相毆流血,良久各散走。一循廳之右,一轉廳之左,俱及后門相觸翕成一人乃劉也,神已癡矣,半日方能語。訪其所以,皆不省之,劉自是惡 。

《廣異記》云∶句容縣佐吏,能啖 至數(shù)十斤,恒食不飽。縣令聞其善啖,乃出百斤,吏快食至盡,因覺氣悶,久之吐一物,狀如麻鞋。令命洗出安 所, 悉成水,醫(yī)莫能名。令命小吏持揚州賣之,冀有識者試之,若有買者,當高舉其價,看還幾錢。有胡求買,增價至三百貫文,胡輒還之。初無酬酢,人謂胡曰∶是縣令句容家物,問此是何物。胡云∶是銷魚之精,亦能消腹中塊病;颊咭砸黄缰付,繩系之置病所,其塊即消。我本國太子,少患此病,父求愈病者賞之千金。君若見賣,當獲大利,令竟賣半與之。

《宣室志》云∶永徽中徐爽有,每食生魚三斗乃足。一日饑,作 未成,忍饑不禁,遂吐一物如蝦蟆,自此不復能食矣。

《名醫(yī)錄》云∶虞侍郎,蘇州人,平生喜食生魚 。中年病腹堅,倒身不得,每發(fā)病疼痛幾死,累治不效。一善醫(yī)切脈曰∶侍郎右關脈伏,伏為積聚,有生冷之積,成瘕在腹,則疼不可忍,可以藥取之,令用橄欖汁,吞丸子藥數(shù)粒,晚下利一盆許,是魚 婁,前一截皆成魚矣,從此遂安。

《說淵》云∶陸 吳郡人,自幼嗜面食,食愈多而質愈弱,胡人以藥吐一蟲,長二寸許,色青狀如,此名消面蟲,實天下之奇寶也。其說甚異,不具述。

玉田隱者云∶一女子忽嗜河中污泥,每日食數(shù)碗方快。有一醫(yī)用壁間敗土,調水飲之遂愈。丹溪云∶吃泥,胃氣熱也。用黃芩、白術、茯苓、軟石膏煎服。

《楊氏經(jīng)驗方》云∶益昌伶人劉清嘯一娼,名曰花翠,年及逾笄,好食生米。惠民局監(jiān)趙尹,用蒼術,米泔水浸一宿,銼焙為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湯下,日二服,兩旬而愈。此癥因食生熟物留滯腸胃,遂至生蟲。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至憔悴萎黃,不思飲食,以害其生。

《醫(yī)說》云∶昔慎恭道,肌瘦如勞,唯好食米。缺之則口出清水,食之頓便如常,眾醫(yī)莫辨,有蜀僧道廣,以雞矢同白米合炒為末。以水一鐘調服,良久吐出如米形,即瘥。

又云∶汪丞相徽之,祁門人,平日好食動風物,性尤嗜,或作蟹 、蟹簽,恣啖之。一日得風熱之疾,齒間壅出一肉,漸大脹塞,口不能閉,水漿不入,痛楚待盡。已而有一道人言能治此疾,丞相命醫(yī)之,不日而愈。其法用生地黃汁一碗,豬牙皂角數(shù)挺,火上炙令熱,蘸生地汁令盡,末之。

敷壅肉上,隨即消縮。

《圣濟錄》云∶有人患時復嘔吐,腹中有水聲者,此酒癖也。川芎、三棱炮,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蔥白湯下。

鎮(zhèn)陽有士人嗜酒,日當數(shù)斗,至午夜飲興一發(fā),則不可遏,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偏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至常日所飲之數(shù)而止,士人由是惡酒。

一人自幼好酒,片時無酒,叫呼不絕,全不飲食,日漸羸瘦;驁(zhí)其手縛柱上,將酒與看而不與飲,即吐一物如豬肝,入酒內,其人自此遂惡酒。

《異苑》云∶宋元嘉中,有人食鴨成 瘕,以秫米研粉調水服之,須臾煩躁,吐出一鴨雛而愈。孫真人云∶如食鴨肉成病,必胸滿面赤,不食,以秫米泔水一盞飲之。

《瘡瘍經(jīng)驗》云∶有人病冷痰,醫(yī)用大蒜一枚煮服,吐一物如升大,外痰包裹,開視之,乃雞雛也。再服,吐十三雛而愈,病名雞瘕。此因食白淪雞過多故也。

《泊宅編》云∶洛陽李敏求赴言東吳。其妻牙疼,每發(fā)呻吟,不堪忍。用釵股按置牙間,少頃銀色輒變黑,此毒瓦斯所致。沿路屢醫(yī),殊無一效。嘉禾僧會海,為制一物,服之半年,所苦良已。后因食熱面又作,坐間作湯,以進一服而愈。其神速若此。視藥之標題初不著明,但云活血涼血而已。敏徐扣之,知是四物湯,蓋血活則涼,何由致壅滯以生疾。

《儒門事親》云∶一男子病口瘡數(shù)年,上至口,中至咽,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熱物,一涌一泄一汗,十去其九,次服黃連解毒湯,不十余日皆釋。

《綱目》云∶有人患口唇緊小,不能開合飲食,不治殺人。以白布作大炷安刀斧上,燒令汗出,拭涂之,日三五度,再以青布燒灰酒調服。

〔源按〕經(jīng)云∶肝督?jīng)_任四脈,皆絡唇者也。一有受邪,則唇亦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則干裂,氣郁則生瘡,血少則澀而無血色。治法內理脾胃,外敷以藥,無不愈。乃前案所治,外用鐵物取汗,制肝經(jīng)之毒,內服青布燒灰,解毒而兼去風。此不獨為寒所害,而更有風毒為患,治宜審癥,不可執(zhí)治。

《名醫(yī)錄》云∶隋有患者,嘗肌而吞食,則下至胸,便即吐出。醫(yī)作噎疾、膈氣、翻胃三候治之無驗。有老醫(yī)任度視之曰∶非三疾,蓋因食蛇肉不消所致,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疾者曰∶素有大風,嘗求蛇肉食,風稍愈,復患此疾矣。遂以芒硝、大黃合而服之,微泄利而愈。

丹溪治一婦,孕三月,吐痰水并飲食。每日寅卯時作,作時覺小腹有氣沖上,然后膈痛而吐。面赤微燥,頭眩臥不能起,肢疼微渴,蓋肝火挾沖脈之火沖上也。一日甚,二日輕,脈和,右手寸高,藥不效者,將二月余。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膈寬氣不上沖,二三服吐止,眩減而安。

一人患氣上沖,口出如煙霧,耳內常鳴,此沖脈逆上。與八物湯,加炒黃連二分,黃柏三分,數(shù)劑而愈。

張子和治一人,年二十余歲,病患口中氣出如登廁,雖親戚莫肯對語。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乘,火主臭,應便如是。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亢極反兼水化。病在上,宜涌之。以茶調散涌去其七,夜以舟車丸、浚川丸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羅謙甫治韓子王父,年愈六旬,病消渴,至冬反添燥熱,須裸袒,以冰水噴胸腋乃快。日食肉面數(shù)回,頃時即饑,如此月余。羅診得脈沉細而疾,以死決之。子玉泣曰∶病固危篤,君盡心救之,則死而無恨。羅曰∶夫消之為病,其名不一,曰食 、曰消中、曰宣疾。此高粱之所致也。陽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自汗小便數(shù),故飲一溲二,胃熱則消谷善饑,能食而瘦。王叔和云∶多食亦饑,虛是也。此病仲景所謂春夏劇,秋冬瘥,時制故也。令尊今當瘥之時反劇,乃腎水干涸,不能制其心,而獨旺于不勝之時,名曰真強,乃孤陽絕陰者也。且人之身為主,天令為客,此天令大寒,尚不能制其熱,何藥能及!秲冉(jīng)》云∶主勝逆,客勝從,正以此也。設從君治療,徒勞而已。固辭而歸,后易醫(yī)與灸,數(shù)日而卒。

薛己治四明屠壽卿,孟夏,當門齒如有所擊,痛不可忍。脈洪大而弦。薛曰∶洪弦相搏,欲發(fā)瘡毒也。先用清胃散白芷、銀花、連翹,痛即止。至晚鼻上發(fā)一瘡,面腫黯痛,更用前藥加犀角十劑。腫至兩額,口出穢氣,脈益大,惡寒內熱,此毒熾血瘀,藥力不能驟敵。乃數(shù)砭患處與唇上,并刺口內赤肉,各出毒血,再服前藥至數(shù)劑而愈。若泥尻神不行砭刺,或全仗藥力,鮮不誤矣。

吳江史生之內,每產(chǎn)后齒根皆動,必逾日乃止。復懷妊臨月,時薛偶至,言及此癥,留十全大補湯二劑,令產(chǎn)后煎服,齒不復動矣。

一婦年三十余,忽不進食,日飲清茶、水果,三年余矣。薛為脾氣郁結,用歸脾湯吳茱萸四劑,遂飲食如常。

若人脾胃虛而不飲食,當以四神丸治之。

孫東宿治葉潤齋,年四十,心膈嘈雜,好啖肉,一日不能缺,缺即身浮力倦,神魂無措,必急得肉乃已,見則大嚼,及入腹,腹又大痛,痛極則吐酸水稠涎,然后定。稍定,又思肉啖也。其痛苦之態(tài),叫喊之厲難狀,見之酸鼻。或有諭之曰∶與其好肉而受痛,孰若絕bhskgw.cn/rencai/肉以無楚也。久病脾虛,肉入難化,故使作痛,此婦人女子且知之,汝丈夫獨不慎何哉?

潤曰∶何吾豈不知絕肉之為愈也?蓋痛雖苦尚能熬,若嘈雜則遍身yinyin蘇蘇,左右無可奈何,手足無所把捉,頃刻不能自存,有近于死不能熬,急需食肉少蘇。吾豈縱口求痛哉?不得已也。孫診其脈,大小不等,觀其色,唇紅臉黃。孫曰∶據(jù)色脈,乃蟲癥,非祟也。予能殛之,先與雄黃丸一服,不瘳。改用膩粉五分,使君子一錢,為末,用雞子打餅,五更空心飼之。辰刻下長蟲十條,內有二大者,長尺有咫,自首貫尾皆紅。下午又下小蟲百余,自此再不喜肉,而嘈雜良愈。

崇禎時,武林姚應鳳,有一人患左唇生一紅痣,別無他苦,姚視之曰∶此齒藎也,三年必死。其人怒不應。三年齒潰,詣求救,謝曰∶君天譴也,不能過期矣。

當湖江希生內政,中年時,每食豬肉即身體戰(zhàn)栗,屢易不效。后因他病,服逍遙散數(shù)劑,舊患亦愈。汪時在燕京蔣相國家,予過之,言及此癥,并問其故。予曰∶《素問》云∶諸禁鼓栗,皆屬于火。癥由食豬肉戰(zhàn)栗,此肝膽素有郁熱故也。因食發(fā)風動氣之味,徒引動其病,而不能力開其郁,故每食即發(fā)。逍遙散乃開郁散火之劑,所以偶服得愈。

或問前癥,每因食物動其內火,而何以內火動,即戰(zhàn)栗乎?予曰∶素注云,火性就燥,內熱即甚,衛(wèi)外之陽,皆湊入內,故外反鼓栗。此癥因食物引動其火,至內火益熾,乃衛(wèi)外之陽,以就火性之燥,皆湊入內,其重虛其外,故即戰(zhàn)栗。移時火伏氣靜,而衛(wèi)陽復回,病愈如故。

一婦不月,發(fā)熱嗽痰如墨,疏表轉甚。脈之而尺倍數(shù)。癥由經(jīng)水逆上,痰血相混。因火極似水,故色黑,而治表反劇。經(jīng)云∶人有兩死,而無兩生。蓋汗即血之液,病失血,后發(fā)其汗,血汗兩傷,此即兩死,無兩生也。茲當四物湯加知、柏、牛膝服四劑,經(jīng)至而愈。

乙酉春,有紹興楊石林云漕白一人,忽患腹大痛,約二日許,糖粕悉從口出,醫(yī)無措劑。適有醫(yī)云∶此陰陽錯亂,腎氣逆上,用茯苓五錢數(shù)服而愈。后又有患者,服之亦隨愈。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等分水煎服。

抱龍丸

膽星(一兩) 天竺黃 雄黃 辰砂(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煮甘草汁,丸彈子大,陰干。每服一丸,氣喘有痰加枯礬。

八物湯

生地 當歸(各三錢) 芍藥(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木香(五分) 檳榔 枯楝 延胡索(各一錢)

水煎。

茶調散

瓜蒂 茶葉

為末,每服二錢,齏汁調服,取吐。

舟車丸

黑牽牛(四兩,炒) 大黃(一兩,酒浸) 甘遂(面裹煨) 大戟(面裹煨) 芫花(醋炒) 青皮(炒) 橘紅(各一兩) 木香(五分) 輕粉(一錢)

水丸。

浚川丸

黑牽牛(二兩) 芒硝(一兩) 郁李仁(一兩五錢) 大黃(一兩) 甘遂(五錢) 輕粉(五分)

水丸湯下。

清胃散

升麻(五分) 生地黃 丹皮 黃連 當歸(各三分)

水煎服。

逍遙散(此方加熟地名黑逍遙散)

柴胡 薄荷 當歸 白芍 陳皮 甘草 茯苓 白術

加姜煎。

歸脾湯

人參 白術(土炒) 茯神 棗仁(炒) 龍眼肉(各二錢) 黃 (炙,一錢五分) 當歸 遠志(各一錢) 木香甘草(炙,五分)

姜棗煎。

四神丸

故紙(四兩,酒浸、炒) 五味子(一兩,炒) 肉豆蔻(二兩,面裹炒) 吳茱萸(一兩,鹽湯泡)

大棗百枚,生姜八兩,切片同煮。棗爛去姜,取棗肉,搗丸每服二錢,鹽湯下。

四物湯(見頭門)

十全大補湯(見手足門)

六君子湯(見目門)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