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jí)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huì)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草部(一)
    

本草綱目:草部(一)

甘草「釋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靈通、國老!笟馕丁梗ǜ└省⑵、無毒!钢髦巍1、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炙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2、肺熱喉痛(有炙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

甘草

「釋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靈通國老。

「氣味」(根)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炙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炙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shù),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干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fā)燒,骨節(jié)不適,嗽唾不止)。用炙甘草三兩,研細(xì)。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diào)下。

5、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xì),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后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6、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7、小兒撮口風(fēng)。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diǎn)兒口中。

8、嬰兒慢肝風(fēng)(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炙過,研細(xì)。以米汁調(diào)少許灌下。

9、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10、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11、小兒干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xì),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炙后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xiǎn))。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shí)吐出涎汁。

14、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xì)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xì)。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nèi)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炙,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jīng)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飲甘草水。

16、各種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xì),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復(fù)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17、初起乳癰。用炙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致阻塞。

18、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9、陰部垂癰(生于肛門前后,初發(fā)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出細(xì)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后,病熱好轉(zhuǎn),但須經(jīng)二十天,腫痛才會(huì)消盡。

20、陰部溫癢。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21、凍瘡發(fā)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后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粉、麻油調(diào)敷。

22、湯火傷。用甘草煎蜜涂搽。

黃芪

「釋名」亦名戴糝、戴椹、草、百本、王孫。(“芪”原作為“耆”)。

「氣味」(根)甘、微溫、無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fā)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xì)。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xì)。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fā)作,先后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共研細(xì)。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秘。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xì)。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干,調(diào)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diào)勻服下。兩服可通便?梢猿7。

6、血淋。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黃芪、人參,等分為末。另用蘿卜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過后,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9、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xì),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瘡上。一天三次。

12、胎動(dòng)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陰汗?jié)癜W。用黃芪酒炒后研細(xì),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

人參

「釋名」亦名黃參、血參、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皺面還丹。

「氣味」(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陰虧陽絕之癥(昏眩、自汗、痰鳴、脈大)。用人參十兩細(xì)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緩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續(xù)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參膏”。

2、胸中痞堅(jiān),脅下逆氣搶心。用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各三兩,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湯”(理中湯)。

3、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用人參一錢、白術(shù)二錢、茯苓一錢、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棗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飯前溫服。此方名“四君子湯”(按:各藥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開胃化痰。用人參二兩(焙)、半夏五錢(姜汁浸后焙干),共研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湯送下。飯后服。一天服三次。藥中加陳皮五錢亦可。

5、胃寒氣滿,饑不能食。用人參二錢、生附子半錢、生姜二錢,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調(diào)入雞蛋清一個(gè),空心服下。

6、胃虛惡習(xí),或嘔吐有痰。用人參一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瀝一杯、姜汁三匙。溫服。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飲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無力)。用人參三兩,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熱服。同時(shí)用人參汁加雞蛋白、薤白(即頭)煮粟米粥吃。

8、妊婦腹痛吐酸,不能飲食。用人參、炮干姜,等分為末。加生地黃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9、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用人參五錢、熟附子一兩,分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10、喘急欲絕。用人參末煎湯,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11、產(chǎn)后發(fā)喘。用人參末一兩;另有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調(diào)參末內(nèi)服。有特效。

12、產(chǎn)后諸虛、發(fā)熱、自汗。用人參、當(dāng)歸,等分為末;另以水三升,加豬腰子一個(gè)(切片),糯米半合,蔥白二個(gè),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將人參、當(dāng)歸藥末調(diào)入煎湯,飯前溫服。

13、產(chǎn)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參、麻子仁、枳殼(麥麩炒過),共研細(xì),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14、橫生倒產(chǎn)。用人參末、乳香末各一錢,丹砂五分,共研細(xì),加雞蛋白一個(gè),生姜汁三匙,攪勻后冷服。有特效。

15、怔忡自汗,心氣不足。用人參、當(dāng)歸各半兩,和閹豬腰子一對(duì)(切片)同煎,空心服。藥渣焙干為末,以山藥末作糊和藥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藥中亦可加乳香二錢。

16、肺虛久咳。用人參二兩、鹿角膠(炙過)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薄荷豉湯(如蔥)送下。

17、喘嗽咳血,脈弱無力。用人參末三錢,雞蛋白調(diào)勻,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臥。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兩服有效。以烏雞蛋的蛋白調(diào)藥。效果更佳。

18、咳嗽吐血。用人參、黃芪、面粉各一兩,百合五錢,共研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前服,茅根湯送下。又方:人參、乳香、丹砂,等分為末,加烏梅肉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天服一丸,開水送下。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參五錢(焙)、側(cè)柏葉(先蒸后焙)、荊芥穗(燒存性)各五錢,共研為末。每取二錢加入面粉二錢中,以水調(diào)成稀糊吃下。

20、鼻血不止。用人參、嫩柳枝,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日服三次。無柳枝可用蓮子心代。

21、陰虛尿血。用人參(焙)、黃芪(鹽水炙),等分為末;另用紅皮蘿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炙,炙過再炙,以用盡二兩蜂蜜為止。每服以蘿卜一片蘸藥末吃,鹽開水送下。

22、水渴。用人參末,蛋白調(diào)勻。每服一錢。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參、栝樓根等分,生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飯前以麥門冬煎湯送下。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玉壺丸”。又方:人參一兩,甘草二兩(雄豬膽汁浸后加炙),腦子半錢,共研為末,調(diào)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開水送下。又方:人參一兩,葛粉二兩,共研為末。同時(shí),在豬湯一升中,加藥三錢、蜜二兩,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見效。

23、痢久暈厥,六脈沉香。用人參、附子各一兩半,每次取半兩,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溫服。

24、禁口痢。用人參、蓮肉各三錢,水煎成濃湯,一口一口細(xì)吞之。或加姜汁炒過黃連三錢同煎亦可。

25、老人虛痢不止,不能飲食。用人參一兩、鹿角一兩、鹿角(去皮,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米湯調(diào)下。一天服三次。

26、傷寒壞癥(傷寒癥或其他時(shí)疫,病久體弱,脈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參一兩,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藥有效。此方名“奪命散”(即“復(fù)脈湯”)。

27、傷寒厥逆(身有微熱,煩躁,六脈沉細(xì))。用人參半兩,水煮,調(diào)牛膽南星末二錢,熱服。

28、筋骨風(fēng)痛。用人參四兩,酒泡三天,取出曬干,與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兩,共研為末,煉蜜和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飯前服,米湯送下。

29、小兒風(fēng)抽筋。用人參、蛤粉、丹砂,等分為末,加母豬血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銀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30、小兒驚后眼斜。用人參、阿膠、糯米(炒成珠)各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兩次。

31、蜈蚣、蜂蠆螫傷。用人參末涂敷。

沙參

「釋名」亦名白參、知母羊乳、羊婆奶、鈴兒草、虎須、苦心。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肺熱咳嗽。用沙參半兩,水煎服。

2、突然發(fā)疝(小腹及陰中絞痛,自法出,幾欲死)。用沙參研細(xì),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3、婦女白帶。用沙參研細(xì),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薺苠

「釋名」讀如齊尼。亦名杏參、杏葉沙參、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隱忍。

「氣味」(根)甘、寒、無毒。

「主治」

1、強(qiáng)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陰莖仍然堅(jiān)挺,稱為“強(qiáng)中”;如同時(shí)有多飲多便現(xiàn)象,即屬“消渴”,能發(fā)癰疽)。用豬腎一個(gè),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薺、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薺湯”。又方:薺、大豆、茯苓、磁石、栝樓根、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沉香各半兩,共研細(xì),加煮爛的豬肚子,搗勻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鹽水送下。此方名“薺丸”。

2、疔瘡腫毒。用生薺根搗汁內(nèi)服,外用藥渣敷瘡。三次可愈。

3、臉上黑泡。用薺、肉桂各一兩,研細(xì)。每服一茶匙,醋湯送下。

4、中鉤吻毒(鉤吻的葉子類似一種芹類,誤采食后有生命危險(xiǎn))。用薺八兩,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桔梗

「釋名」亦名白藥、梗草、薺。

「氣味」(根)辛、微溫、有小毒。李時(shí)珍認(rèn)為:“當(dāng)以苦、辛、平為”。

「主治」

1、胸滿不痛。用桔梗、枳殼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溫服。

2、傷寒腹脹(陰陽不和)。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湯”。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兩半,研細(xì),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溫服。

4、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shù)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膿)。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吐出膿因時(shí),是病漸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湯”。

5、喉痹。用桔梗二兩,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湯,如不愈,再服桔梗湯。

7、口舌生瘡。治法同上。

8、蟲牙腫痛。用桔梗、薏苡,等分為末,內(nèi)服。

9、骨槽風(fēng)(牙齦腫痛)。用桔梗研細(xì),與棗肉調(diào)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內(nèi),上下牙咬住。常用荊芥煎湯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燒后研細(xì)敷患處。

11、眼睛痛,眼發(fā)黑。用桔梗一斤、黑牽牛頭三兩,共研細(xì),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稱“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細(xì),加水調(diào)勻。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藥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傷閼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許,米湯送下。

15、中蠱下血(下血如雞肝色,大量排出,病熱很險(xiǎn))。用桔梗研細(xì),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時(shí)須強(qiáng)灌。約七天之后,血止?沙豬肝湯補(bǔ)身體。藥中也可加犀角,用量與桔梗等分。

16、懷孕中惡(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兩,銼細(xì),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長松

「釋名」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薺,味似人參。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

長松一兩五錢,熟地黃八錢,生地黃、黃芪(蜜灸)、陳皮各七錢,當(dāng)歸、厚樸、黃各五錢,白芍藥(煨)、人參、枳殼各四錢,蒼術(shù)(米泔制)、半夏(制)、天門冬、麥門冬、砂仁、黃連各三錢,木香、蜀椒桃仁各二錢,小紅棗肉八個(gè),老米一撮,燈心(五寸長)一百二十根。以上為一料,分成十劑收存。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藥。經(jīng)過一段時(shí)間后飲藥酒。

黃精

「釋名」亦名黃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糧、救窮草、米鋪、野生姜、重樓、雞格、龍御、垂珠。

「氣味」(根)甘、平、無毒。

「主治」

1、補(bǔ)肝明目。用黃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曬,研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2、大風(fēng)癩瘡(風(fēng)邪入血,日久成癩,鼻壞色敗)。用黃精去皮,洗凈,取二斤曬干,放在米飯上蒸到飯熟時(shí),把藥保存好,經(jīng)常服食。

3、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用黃精、枸杞子等分,搗碎作餅,曬干研細(xì),煉蜜調(diào)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萎蕤

「釋名」亦名女萎、葳蕤、萎、委萎、萎香、熒、玉竹、地節(jié)。

「氣味」(根)甘、平、無毒。

「主治」

1、眼紅兼有澀、痛。用萎蕤、赤芍、當(dāng)歸、黃連等分,煎湯熏洗。

2、眼見黑花,紅痛昏暗。用萎蕤(焙)四兩,每取二錢,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湯。睡前溫服,一天服一次。此方名“甘露湯”。

3、小便淋。用萎蕤一兩、芭蕉根四兩、滑石二錢,水煎,分三次服。

4、小便澀,發(fā)熱口干。用萎蕤五兩,煎水服。

5、后虛腫。用萎蕤、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知母

「釋名」亦名母、連母、母、貨母、地參、水參(水須、水浚)、蕁、藩、苦心、心草。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

1、痰嗽。用知母、貝母各一兩,研細(xì):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勻。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藥末,放在口里細(xì)嚼咽下,隨即睡覺。次日必瀉,痰嗽漸止。體弱者,不用巴豆。

2、久嗽氣急。用知母五錢(去毛切片,隔紙炒過)、杏仁五錢(姜水泡,去皮尖,焙過),同煎服。另以蘿卜子、杏仁,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以絕病根。

3、妊娠不足月,腹痛欲產(chǎn)。用知母二兩,研細(xì),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4、紫癜風(fēng)疾。用醋磨知母涂搽。

5、甲疽。用知母,燒存性,研末敷患處。

蓯蓉

「釋名」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

1、勞傷,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xì),燉羊肉吃。

2、腎虛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3、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酒浸,焙過)二兩、沉香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開水送下。

4、消中易饑(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送下。

5、傷風(fēng)(口禁,身強(qiáng)直)。用肉蓯蓉切片曬干,燒成煙熏傷處,累效。

列當(dāng)

「釋名」亦名栗當(dāng)、草蓯蓉、花蓯蓉。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bhskgw.cn/pharm/」男子五勞七傷、陽痿等癥,用列當(dāng)二斤,搗爛篩凈

赤箭天麻)

「釋名」亦名赤箭芝、獨(dú)搖芝、定風(fēng)草、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赤箭以“其莖如箭桿”,赤色而得名!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諸風(fēng)濕痹、四肢拘攣、癱患不隨、眩暈頭痛等癥。李時(shí)珍說:“天麻乃肝經(jīng)氣分之藥。.......眼黑頭眩,風(fēng)虛內(nèi)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訂乃定風(fēng)草,故為治風(fēng)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fā)出紅丹者,是其祛風(fēng)之驗(yàn)也!狈灿L(fēng)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以及治療頭暈、多睡、肢節(jié)痛、偏頭風(fēng)、鼻癰、面腫等癥,都要服“天麻丸”。配方及服法:天麻半兩、芎二兩,共研為末,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服一丸,飯后服,茶或酒送下。

[附]還筒子(天麻子)「主治」定風(fēng)補(bǔ)虛,功同天麻。

術(shù)(白術(shù))

「釋名」亦名山薊、楊、薊、馬薊、山姜、山連、吃力伽。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

1、胸膈煩悶。用白術(shù)研細(xì),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飲(一、留飲,水在胸部;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這些都是因?yàn)轱嬍澄负,或飲茶過多所致)。用白術(shù)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共研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此方名“倍術(shù)丸”。

3、四肢腫滿。用白術(shù)三兩,每服半兩用口嚼碎,加大棗三枚,煎服。一天服三、四次。

4、中風(fēng)口禁,不省人事。用白術(shù)四兩,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5、產(chǎn)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術(shù)四兩、澤瀉一兩、生姜五錢,加水一升煎服。

6、頭忽暈眩,四體消瘦,飲食無味,好食黃土。用白術(shù)三斤、曲三斤,搗亂篩凈,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桃、李、青魚。

7、中濕骨痛。用白術(shù)一兩,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兒蒸熱(脾虛人瘦,不思飲食)。用白術(shù)、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加姜棗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用白術(shù)研細(xì),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用白術(shù)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盜汗。用白術(shù)四兩,分別以一兩同牡蠣炒,同石斛炒,同麥麩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杰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產(chǎn)后嘔吐。用白術(shù)一兩二錢、生姜一兩五錢,加酒和水各二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術(shù)二兩、桔皮四兩,共研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此方名“寬中丸”。

14、脾虛泄瀉。用白術(shù)五錢、芍藥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豆蔻煨為末。

15、久瀉腸滑。用白術(shù)(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共研為末,加棗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兒久瀉(米谷不化,飲食不進(jìn))。用白術(shù)二錢半(炒過),加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共研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按小兒年歲,酌量給服,米湯送下。

17、腸風(fēng)漏、脫肛瀉血,長期不愈。用白術(shù)一斤,黃土炒過,研細(xì);另用干地黃半斤,在飯上蒸熟。兩藥搗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許。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婦束胎(按:束脂是指產(chǎn)期已到而遲遲不生)。用白術(shù)、枳殼(麩炒),等分為末,和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溫水送下。

19、牙長不休(漸至張口進(jìn)食亦感困難,這叫“髓溢病”)。用白術(shù)煎湯漱口兼內(nèi)服,有效。

蒼術(shù)

「釋名」亦名赤術(shù)、山精、仙術(shù)、山薊。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

1、面黃食少。用蒼術(shù)一斤、熟地黃半斤、干姜(炮)五錢至一兩(夏天五錢,冬天一兩),共研細(xì),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2、喜吃生米(不思熟食,愛嚼生米,憔悴萎黃,終于不起)。用蒼術(shù)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銼碎成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湯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3、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亦不化。用蒼術(shù)二斤、曲一斤,共炒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冷,加干姜三兩;腹痛,加當(dāng)歸三兩;衰弱,加甘草二兩。

4、脾濕水瀉(困弱無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劇)。用蒼術(shù)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淡桂二錢,混合后,每取一兩煎服。如脈弦,頭微痛,則減去芍藥,加防水二兩。

5、暑天暴瀉。用神曲(炒)、蒼術(shù)(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曲術(shù)丸”。

6、久痢。用蒼術(shù)二兩、川椒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前服,溫水送下。此方稱“椒術(shù)丸”。惡痢久者,加桂。

7、脾濕下血。用蒼術(shù)二兩、地榆一兩、分作兩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濕服。

8、青、目。用蒼術(shù)四兩,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細(xì),每服三錢。另將藥末包在豬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臨眼前,食肝飲汁。又方:用蒼術(shù)二兩,淘米水浸過,焙干,搗碎為末,每服一錢。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藥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9、兩目昏澀。用蒼術(shù)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賊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或酒送下。

10、風(fēng)牙腫痛。把鹽水浸過的蒼術(shù)燒存性,研檔擦牙。

11、臍蟲怪。ǜ褂踩玷F,臍中流水,如蟲爬行,癢不可忍)。用蒼術(shù)煎成濃湯洗浴。另以蒼術(shù)末加麝香少許,水調(diào)勻服下。

狗脊

「釋名」亦名強(qiáng)、扶筋、百枝狗青。

「氣味」苦、平、無毒(或說微溫)。

「主治」

1、男子各種風(fēng)疾。用金毛狗脊,鹽泥嚴(yán)封煅紅,取出去毛。與蘇木、川烏頭(生用),等分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地十丸,溫酒鹽湯送下。此方名“四寶丹”。

2、婦女白帶。用金毛狗脊(去毛)、白蘞各一兩,鹿茸(酒蒸后稍焙)二兩,共研為末,加艾煎醋汁,和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3、固精強(qiáng)骨。用金毛狗脊、遠(yuǎn)志肉、茯神、當(dāng)歸身、等分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

4、病后腳腫。除節(jié)食以養(yǎng)胃氣之外,再用狗脊煎湯浸洗。

貫眾

「釋名」亦名貫節(jié)、貫渠、百頭、草頭、黑狗脊、鳳尾草。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貫眾根研末,取一錢,水沖服。

2、各種下血(包括痔下血、漏下血以及腸風(fēng)酒痢等)。用貫眾去掉皮毛,焙干,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或加醋、糊和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湯送下。或?qū)⑺師嫘,研?xì),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婦女血崩。用貫眾半兩,煎酒服。

4、產(chǎn)后流血過多,心腹徹痛。用狀如刺猥的大貫眾一個(gè),全用不銼,只去毛,以好醋蘸濕,慢火灸令香熟,冷后研細(xì)。每服三錢,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獨(dú)對(duì)湯”。。

5、赤白帶下。治法同上。對(duì)久病者亦有效。

6、長期咳嗽,痰帶膿血。用貫眾、蘇方木等份。每服三錢,以水一碗,生姜三片,煎服。日服二次。

7、白禿頭瘡。用貫眾、白芷,共研為末,調(diào)油涂搽。

8、漆瘡作癢。用貫眾研末,調(diào)油涂搽。

9、雞魚骨鯁。用貫眾、縮砂、甘草等分,研為精末。棉包少許含口中,嚼汁嚦下。久則骨刺隨痰吐出。

巴戟

「釋名」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氣味」(根)辛、甘、微溫、無毒。

「主治」風(fēng)濕、腳氣、腎虛、陽痿。

遠(yuǎn)志

「釋名」苗名小草、細(xì)草、棘菀、繞。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善忘癥。取遠(yuǎn)志為末,沖服。

2、胸痹心痛(逆氣膈中,飲食不下)。用遠(yuǎn)志、桂心、干姜、細(xì)辛、蜀椒(炒)各三兩,附子二分(炮),一起搗細(xì),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見效,可稍增加藥量。忌食豬肉、冷水、生蔥菜。此方名“小草丸”。

3、喉痹作痛。用遠(yuǎn)志肉為末,吹撲痛處,以涎出為度。

4、腦風(fēng)頭痛。把遠(yuǎn)志末吸入鼻中。

5、吹乳腫痛。用遠(yuǎn)志焙干研細(xì),酒沖服二錢。藥渣敷患處。

6、各種癰疽。用遠(yuǎn)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過,捶去心,研細(xì)。每服三錢,以溫酒一杯調(diào)澄。清汁飲下,藥渣敷患處。

7、小便赤濁。用遠(yuǎn)志(甘草水煮過)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棗湯送下。

淫羊霍

「釋名」亦名仙靈脾、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三枝九葉草、剛草。

「氣味」辛、寒、無毒。李時(shí)珍說:“淫羊藿味甘氣香,性溫不寒,能益精氣。......真陽不足者宜之”。

「主治」

1、陽痿,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飲服。此方名“仙靈脾酒”。

2、偏風(fēng)不遂。服仙靈脾酒。

3、咳嗽,氣不順,腹?jié)M不思飲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4、日昏生翳。用淫羊藿、生王瓜(既紅色的小栝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5、病后青盲(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兩、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6、小兒雀目。用淫羊藿根、晚蠶蛾各半兩,灸甘草、射干各二錢半,共研為末,另取羊肝一塊,切開,納入上制藥末二錢,把肝扎緊,和黑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分二次吃完。

7、痘疹入目。用淫羊藿、威靈仙,等分為末。每服五分,米湯送下。

8、虛火牙痛。用淫羊藿煎湯,不時(shí)嗽口,很見效。

仙茅

「釋名」亦名獨(dú)茅、茅爪子、婆羅門參。

「氣味」(根)辛、溫、有毒。

「主治」

陽痿精寒,腰膝風(fēng)冷,筋骨痿痹等癥。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壯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須發(fā)。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銼,陰干。另用蒼術(shù)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這樣制過的仙茅、蒼術(shù)各一斤,與枸杞子一斤,車前十二兩,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殼)各八兩,生地黃(焙)、熟地黃(焙各四兩)一起研細(xì),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前服,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玄參

「釋名」亦名黑參、玄臺(tái)、重臺(tái)、鹿腸、正馬、逐馬、馥草、野脂麻、鬼藏。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諸毒鼠瘺(頸部淋巴結(jié)核)。用玄參泡酒,每天飲食少許。

2、年久瘰疬。用生玄參搗爛敷患處。一天換藥二次。

3、用玄參研為末,取淘米水煮的豬肝,每日蘸藥末吃。

4、發(fā)斑咽痛。用玄參、升麻、甘草各半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溫服。

5、急喉痹風(fēng)。用玄參、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新汲水一碗調(diào)服,立愈。

6、鼻中生瘡。用玄參末涂搽,或把玄參在水中泡軟后塞入鼻中。

7、小腸疝氣。用玄參炒過,做成丸子。每服一錢半,空心服,酒送下。出汗即為有效。

地榆

「釋名」玉豉、酸赭。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吐血。用地榆三兩,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飯前熱服一合。

2、婦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極黃瘦。治方如上。

3、血痢不止。用地榆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摻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單用地榆煎湯,每服三合。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兩次。

5、大便下血,長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兩,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6、小兒疳痢。用地榆煮汁。熬如飴糖。服之有效。

7、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搗汁飲下,并以搽傷口。

8、虎犬咬傷。用地榆煮汁飲下,再以地榆末敷傷口。單用白開水沖服地榆末亦可。

9、小兒濕瘡。用地榆煎成濃汁,一天洗瘡兩次。

10、小兒面瘡,紅腫燒痛。用地榆八兩,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溫洗患處。

丹參

「釋名」赤參、山參、郗蟬草、木羊乳、逐馬、奔馬草。

「氣味」(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前胎動(dòng),產(chǎn)后惡血不下,冷熱勞,腰脊痛,骨節(jié)煩疼等癥。用丹參洗凈,切片,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此方稱“丹參散”。

2、小科下血。用丹參十二兩,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飲酒者,可用水煎服。

3、寒疝腹痛(小腹和陰部牽引痛)。用丹參一兩,研細(xì)。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

4、小兒驚發(fā)熱。用丹參、雷丸各半兩,與豬油二兩,同煎幾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時(shí),摩汁在兒身。此方稱“丹參摩膏”。

5、乳癰。用丹參、白芷、芍藥各二錢,口咬細(xì),醋淹一夜,加豬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濃汁敷乳上。

6、熱油燙傷與火傷。用丹參八兩,銼碎,加水稍稍調(diào)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過。取以涂傷處。

紫參

「釋名」牡蒙、童腸、馬行、眾戎、五鳥花。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

1、下痢。用紫參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兩,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參湯”。

2、吐血不止。用紫參、人參、阿膠(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烏梅湯送下。又方:與上方基本相同,但減去人參。換為甘草,以糯米湯送下。

3、臉上酒刺。用紫參、丹參、人參、苦參、沙參和成一兩,共為末,加胡桃仁搗爛,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紫草

「釋名」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鴉銜草。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

1、嬰童疹痘(將出未出、色赤便閉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紅活、大便利者則忌用)。用紫草二兩,銼碎,泡在百沸湯一碗中,蓋嚴(yán)勿使漏氣。湯溫后,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2、癰疽便閉。用紫草、栝樓子等分,水煎服。

3、小便淋。用紫草一兩,用成散劑,每服二錢,飯前服。井華水送下。

4、產(chǎn)后淋瀝不凈。治法同上。

5、惡蟲咬傷。用紫草煎油涂搽。

白頭翁

「釋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熱痢下重。用白頭翁二兩,黃連、黃蘗、秦皮各三兩,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長。不愈再服。婦人產(chǎn)后痢虛極者,可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2、下痢咽痛。用白頭翁、黃連各一兩,木香二兩,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3、腸墜偏腫。用白頭翁根,搗敷患處。

4、包痔腫痛。治法同上。

5、小兒禿瘡。治法同上。

白及

「釋名」連及草、甘根、白給。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口水調(diào)白及末涂鼻梁上低處(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錢,水沖服。

2、心氣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錢,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黃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湯送下。

3、婦女陰脫。用白及、川烏藥,等分為末,薄布包一錢,納入陰道中,覺勝利內(nèi)熱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瘡、腫瘡。用白及末半錢,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藥攤厚紙上貼于患處。

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錢,酒調(diào)服。

6、刀傷。用白及、煅石膏,等分為末,灑傷口上。

7、冬季手足皸裂。用白及粉加水調(diào)勻,填入裂口。患處不能沾水。

8、湯火傷。用白及粉調(diào)油涂搽。

9、重傷嘔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湯送下。

10、肺、胃出血。治法同上。

三七

「釋名」山漆、金不換

「氣味」(根)甘、微苦、溫、無毒。

「主治」

1、吐血、咳血不止。用三七一錢,口嚼爛,米湯送下。

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錢,研細(xì),淘米水調(diào)服。

3、大腸下血。用三七研細(xì),淡白酒調(diào)一至二錢服。三服可愈。

4、婦女血崩。治法同上。

5、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圍,很見效。

6、無名癰腫,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調(diào)涂;如癰已破,則用三七研細(xì)干涂。

7、虎咬蟲傷。用三七研細(xì),每服三錢,米湯送下。另取三七嚼涂傷處。

黃連

「釋名」亦名王連、支連。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

1、心經(jīng)實(shí)熱。用黃連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飯后過一陣(食遠(yuǎn))溫服。小兒減量。

2、伏暑發(fā)熱、作渴、嘔吐及赤白痢。用黃連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過、研細(xì),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黃龍丸”。

3、骨熱黃瘦。用黃連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4、小兒疳熱(遍身瘡蝕、潮熱、肚脹、口渴)。用黃連五兩,切碎,以水調(diào)濕,納豬肚中,縫好,放在飯上蒸熟,連同少許飯爛搗爛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另服調(diào)血清心的藥,使病速愈。

5、消渴尿多。用黃連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黃連半斤,酒一升,放在開水鍋里,煮一伏時(shí),取出曬干,三細(xì),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6、小便如油(按:這是消渴晚期病伏)。用黃連五兩、栝樓根五兩,共研為末,加生地黃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豬肉。

7、破傷風(fēng)。用黃連五錢,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黃蠟三錢溶化后,趁熱服。

8、白濁。用黃連、白茯苓,等分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補(bǔ)骨脂煎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9、痢癥多血。用黃連一兩,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燒熱后空心服。又方:黃連一兩,和雞蛋白做餅,灸成紫色,研細(xì),以漿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溫米湯送下。單以雞蛋白調(diào)黃連末為丸服亦可。又方:黃連二兩,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當(dāng)歸一兩(焙過),共研為末,再加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

10、冷熱諸痢。用黃連一兩半、龍骨一兩、大附子一個(gè)、干姜一兩半、膠一兩半,切細(xì),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復(fù)九次,最后約得藥汁一升,一頓服下。

11、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黃連、木香,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連丸”。

12、雞冠痔。用黃連末涂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13、痔病秘結(jié)。用黃連、枳殼,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4、水泄、脾泄。用黃連一兩、生姜四兩,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兩藥分開,各研為末。水泄用姜末,脾泄用黃連末。每服二錢,空心服,開水送下。此方名“神圣香黃散”,亦治痢疾。

15、吐血不止。用黃連一兩,搗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溫服。

16、眼目諸病。用黃連不限多少,搗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后單取汁熬干。另用艾鋪瓦上,燃艾,把熬干的藥碗,蓋在艾上,受到艾的煙熏。艾煙盡后,刮取碗底藥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葉湯送下。

17、眼睛突然紅痛。用黃邊銼碎,浸在雞蛋清里,經(jīng)過一夜,次日,濾去渣,以雞毛蘸蛋清點(diǎn)眼。又方:用黃連和冬青葉煎湯洗眼。又方:黃連、干姜、杏仁,等分為末,用棉包裹浸入熱水中,趁熱閉目淋洗。

18、雙目癢痛。用黃連浸乳中,隨時(shí)取汁點(diǎn)眼。

19、淚出不止。用黃連浸水成濃汁搽洗。

20、牙痛。用黃連末搽痛處。

21、口舌生瘡。用黃連煎酒,時(shí)時(shí)含漱。

22、小兒口疳。用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蜜湯送下。如系走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

23、小兒耳后瘡(稱月月蝕)。用黃連末搽敷。

24、胎動(dòng)出血。用黃連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5、妊婦心煩,不能睡眠。用黃連研末,每服一錢,清稀飯送下。

26、無名腫毒。用黃連、檳榔,等分為末,加雞蛋清調(diào)勻搽患處。瘡已潰或未潰,皆可用此方。

27、中巴豆毒,下瀉不止。用黃連、干姜,等分為末,取一茶匙,水沖服。

胡黃連

「釋名」亦名割孤露澤。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傷寒勞復(fù)(身熱,尿赤如血色)。用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殼),加蜜半兩拌勻,炒至微焦,研細(xì),再加豬膽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烏梅一個(gè),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溫,飯后將藥丸送下。

2、小兒潮濕、盜汗。用胡黃連、柴胡,等分研細(xì),加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歲加減。丸子先用酒少許化開,再加水煮開多次后用藥渣同服。

3、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fā)焦。不可用大黃、黃芩等傷胃的藥物)。用胡黃連半兩、靈脂一兩,共研為末,加入雄豬膽汁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送下。

4、小兒疳瀉,冷熱不調(diào)。用胡黃連半兩、棉姜一兩(炮過),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甘草湯送下。

5、小兒黃疸。用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共研為末。另取黃瓜一個(gè),挖去瓤子,把藥放進(jìn)去。瓜外用面裹一層,煨熟,剝掉面層,搗爛藥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按年齡大小酌給藥量,溫水送下。

6、吐血、鼻出血。用胡黃連、生地黃,等分為末,加豬膽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臨睡時(shí)服五十丸,茅花湯送下。

7、血痢不止。用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茶送下。

8、嬰兒眼睛發(fā)紅。用胡黃連研細(xì),加茶調(diào)勻,涂手足心。

9、癰疽瘡腫。用胡黃連、穿山甲(燒存性),等分為末,加茶或雞蛋清調(diào)搽。瘡已潰或未潰都可用此方。

10、痔瘡疼腫難忍。用胡黃連末和鵝膽汁調(diào)勻涂患處。

黃芩

「釋名」腐腸、空腸、內(nèi)虛、經(jīng)芩、黃文、印頭、苦督郵。內(nèi)部實(shí)在的叫子芩、條芩、鼠芩。

「氣味」(根)苦、平、無毒(一稱大寒)。

「主治」

1、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女帶下、手足寒熱,宜服“三黃丸”。隨季節(jié)而不同。按上列三藥的右諏,春季用量是:四兩一三兩一四兩;夏季是:六兩一一兩一七兩;秋季是:六兩一三兩一三兩;冬季是:三兩一五兩一二兩。配好后搗碎和蜜做成丸子,如烏豆大。每服五丸,漸增至七丸。一天服三次。一月后病愈。久服使人健壯。

2、胸部積熱。用黃芩、黃連、黃蘗,等分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三補(bǔ)丸”。

3、膚熱如火燒,骨蒸(結(jié)核)痰嗽等。用黃芩一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一次服下。

4、肝熱生翳。用黃芩一兩、淡豉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著吃,溫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酒、面。

5、吐血、鼻血、下血。黃芩一兩,研末,每取三錢,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和渣一起溫服。

6、血淋熱痛。用黃芩一兩,水煎,熱服。

7、婦女絕經(jīng)期的年齡已過,仍有月經(jīng)或月經(jīng)過多。用黃芩心二兩,浸淘米水中七天,取出炙干再浸,如此七次,研細(xì),加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8、安胎清熱。用芩、白術(shù),等分為末,調(diào)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磅下。藥中加神曲亦可。

9、產(chǎn)后血渴,飲水不止。用黃芩、麥門冬,等分為末,水煎,溫服。

秦艽

「釋名」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

1、黃疸。用秦艽半兩,浸酒半升中,空腹飲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見效。又方:秦艽三兩,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兩次服下。

2、暴瀉、大渴、大飲。用秦艽二兩、灸甘草半兩,每服三錢,水煎服。

3、傷寒煩渴。用秦艽一兩,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兩次服。

4、急勞煩熱(身體酸疼,骨蒸潮熱)。用秦艽、柴胡各一兩,甘草五錢,研細(xì)。每服三錢,開水調(diào)下。

5、小兒骨蒸潮熱,減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兩,每服一至二錢,水煎服。

6、小便艱難。用秦艽一兩,水一碗,煎至六分,分兩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7、胎動(dòng)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膠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膠(炒)、艾葉,等分為末,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8、一切瘡口不合。用秦艽研末敷上。

茈胡(柴胡)

「釋名」亦名地熏、蕓蒿、山菜、茹草。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傷寒余熱(傷寒之后,體瘦肌熱)。用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二錢,煎服。

2、小兒骨熱(十五歲以下小兒遍身如火,盜汗、咳嗽、煩渴,日漸黃瘦)。用柴胡四兩、丹砂三錢,共研為末,拌豬膽汁和飯蒸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桃仁、烏梅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虛勞發(fā)熱。用柴胡、人參等分,每服三錢,加姜棗同水煎服。

4、濕熱黃疸。用柴胡一兩、甘草二錢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適當(dāng)分次服完。

5、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錢半、決明子七錢半,共研為末,人乳調(diào)勻,敷眼上。

6、積熱下痢。用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前胡

「釋名」《唐韻》作湔胡。

「氣味」苦、微寒、無毒。李時(shí)珍認(rèn)為:前胡味甘辛,氣微平。

「主治」肺熱、痰熱、風(fēng)頭痛、反胃嘔逆、小兒疳氣等癥。李時(shí)珍指出:前胡,“其功長于下氣,故能治痰熱、喘嗽、痞膈、嘔逆諸疾。氣下則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陳致新之績,為痰氣要藥。”

防風(fēng)

「釋名」亦名銅蕓、茴蕓、茴草、屏風(fēng)、根、百枝、百蜚。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

1、自汗不止。用防風(fēng),去掉蘆頭(按:蘆頭是指接近根部的葉柄殘基),每服二錢,浮麥煎湯送下。又方:防風(fēng)用面炒過,豬皮煎湯送下。

2、盜汗。用防風(fēng)二兩、芎一兩、人參半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臨睡時(shí)服。

3、老人便秘。用防風(fēng)、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開水送下。

4、偏頭風(fēng)與正頭風(fēng)。用防風(fēng)、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兩次送藥服下。

5、破傷風(fēng)(牙關(guān)緊閉)。用天南星、防風(fēng),等分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兩次送藥服下。

6、小兒解顱(按:指囟門久不閉合)。用防風(fēng)、白及、柏子仁,等分為末,乳汁調(diào)涂囟門。一天換藥一次。

7、婦女崩中。用防風(fēng)(去蘆頭),灸赤為末,每服一錢,以面糊酒調(diào)下。此方稱“獨(dú)圣散”。

8、中烏頭、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風(fēng)煎汁服。

獨(dú)活

「釋名」亦名羌活、羌青、獨(dú)搖草、護(hù)羌使者、胡王使者、長生草。李明珍說:“獨(dú)活、羌活乃一類二種,以中國者為獨(dú)活。

「氣味」苦、甘、平、無毒。

「主治」

1、中風(fēng),通風(fēng)發(fā)冷,不知人事。用獨(dú)活四兩,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獨(dú)活一兩,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藥酒倒入,蓋好。過一段時(shí)間,溫服三合。

2、癱瘓。用羌活二斤、構(gòu)子一斤,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三次。

3、產(chǎn)后中風(fēng),四肢抽筋,不能言語。用羌活二兩,煎酒服。

4、產(chǎn)后腹痛,甚至腸出。用羌活二兩,煎酒服。

5、妊婦浮腫或風(fēng)水浮腫。用羌活、蘿卜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研細(xì)。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第一天服一次,第二天服二次,第三天服三次。

6、關(guān)節(jié)痛。用獨(dú)活、羌活、松節(jié)等分,酒煮過。每天一杯,空心飲。

7、風(fēng)牙腫痛。用獨(dú)活煮酒熱漱。又方:獨(dú)話、地黃各三兩,共研為末。每取三錢,加水一碗煎服,連渣服下。睡前再服一次。

8、喉閉口禁。用羌活三兩、牛蒡子二兩,煎水一大杯,加白礬少許灌下。

9、睛垂至鼻(眼睛下垂到鼻部,大便下血,痛不可忍。病名“肝脹”)。用羌活煎汁服,幾碗之后,病自全愈。

10、太陽頭痛。用羌活,防風(fēng)、紅豆,等分為末。每取少許吸入鼻孔。

升麻

「釋名」亦名周麻。

「氣味」甘、苦、平、微寒、無毒。

「主治」

1、豌豆斑瘡(狀如豌豆,有白漿,由頭面?zhèn)骷败|體,不急救有生命危險(xiǎn))。用蜜煎升麻,隨時(shí)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藥汁洗瘡。

2、突發(fā)腫毒。用升麻磨醋,隨時(shí)涂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兩煎水服,引吐為效。

4、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5、口舌生瘡。用升麻一兩、黃連三分,共研為末。棉裹藥末含咽。

6、痱子熱癢。用升麻煎湯服并洗痱子。

7、產(chǎn)后惡血不盡。用升麻三兩,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苦參

「釋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白莖。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

1、熱病發(fā)狂。用苦參末,加蜜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送下。也可用苦參末二錢,水煎服。

2、傷寒結(jié)胸(傷寒流行時(shí),感病四、五日,胸滿痛,大發(fā)燒)。用苦參一兩,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后能吐即愈。

3、谷疸(頭昏、心慌、發(fā)黃。這是大病后暴食傷胃所引起)。用苦參二兩、龍膽一合,共研為末,加牛膽調(diào)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麥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4、毒熱足腫。用苦參煮酒多擦。

5、夢(mèng)遺食減。用苦參三兩、白術(shù)五兩、牡蠣粉四兩,共三為末;另取雄豬肚一個(gè),洗凈,在沙罐中煮爛,和藥搗勻,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體轉(zhuǎn)健,食量增加,不再夢(mèng)遺。

6、飲食中毒。用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兩次服,取吐即愈。

7、血痢。用苦參炒焦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8、脫肛。用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患處,并以木賊末敷上。

9、齒縫出血。用苦參一兩、枯礬一錢,共研為末。一天擦齒三次,有效。

10、鼻瘡流膿發(fā)臭。用苦參、枯礬各一兩,生地黃汁三合,加水煎濃,隨時(shí)滴瘡上。

11、遍身風(fēng)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難睡)。用苦參末一兩,另用皂角二兩,在水一升中揉濾取汁,瓦器內(nèi)熬成膏,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后服,溫水送下。

12、大風(fēng)癩(按:即麻風(fēng))。用苦參五兩,切片,浸在酒三斗中,過一個(gè)月后,每取取酒飲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斷。又方:苦參末二兩,縫在豬肚子中煮熟,把藥去掉。病人先餓一天,第二天早晨,飲清水一碗后,即取食豬肚,如吐出,須再吃。過一、二時(shí)后,以肉湯調(diào)“無憂散”五、六錢服下。有惡物排出時(shí),即為見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調(diào)入苦參末,另加何首烏末二兩、防風(fēng)末一兩半、當(dāng)歸末一兩、芍藥末五錢、人參末三錢,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溫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時(shí),還用麻黃、苦參、荊芥煎水洗癩。又方:治大風(fēng)癩及熱毒、風(fēng)瘡、疥癬等,用苦參(去皮,曬干)一斤、枳殼(麩炒)六兩,共研為末,加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兩次,夜間一次)。

13、皮膚疥癩,手足壞爛,時(shí)出黃水。用苦參三十一兩、荊芥穗十六兩,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諸瘺(或在頸部,或在下部)。用苦參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疬結(jié)核。用苦參末四兩,加牛膝汁調(diào)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熱開水送下。

16、湯火傷。用油調(diào)苦參末敷傷處。

18、赤白帶下。用苦參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雄豬肚一個(gè),在水三碗中煮爛后,再搗成泥,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白鮮

「釋名」鮮,音仙。亦名白、白羊鮮、金雀兒椒。

「氣味」(根皮)苦、寒、無毒。

「主治」頭風(fēng)、黃疸、咳逆、風(fēng)瘡、疥癬、赤爛等癥。

產(chǎn)后中風(fēng),但體虛不能服他藥的病人,可用白癬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溫服。李時(shí)珍指出:白鮮是治各種黃疸病和風(fēng)痹的要藥,但許多醫(yī)生只用之于瘡科,這是不夠的。

延胡

「釋名」本名玄胡索。

「氣味」(根)辛、平、無毒。

「主治」

1、咳嗽。用延胡索一兩、樸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軟糖一塊和藥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兩、樸硝七錢半,共研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3、皮下氣痛或氣塊痛。用延胡索研細(xì),將豬胰一個(gè),切成小塊,灸熱蘸藥末隨時(shí)吃下。

4、久患心痛,身熱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鈴子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白開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錢,米湯送下。

6、婦女血?dú)馇埃ㄔ陆?jīng)不調(diào),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當(dāng)歸(酒浸,炒)各一兩,桔紅二兩,共研為末,酒煮米糊和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湯送下。

7、產(chǎn)后諸。ㄑ鄄粌,產(chǎn)后血暈,腹?jié)M心梗,寒熱不足,手足煩熱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細(xì),每服二錢,酒送下,甚效。

8、疝氣。用延胡索(鹽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鹽酒送下。

9、腰體痛。用延胡索、當(dāng)歸、桂心,等分為末。每服三、四錢,溫酒送下。

10、偏、正頭風(fēng)。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錢、牙皂(去皮,去子)二個(gè),共研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內(nèi)。偏頭產(chǎn),則在痛側(cè)的鼻孔灌藥。同時(shí),令病人咬銅錢一個(gè),當(dāng)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漸愈。

貝母

「釋名」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shí)。

「氣味」(根)辛、平、無毒。

「主治」

1、胸膈郁積。用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細(xì),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氣,止咳解郁。用貝母(去心)一兩、姜制厚樸半兩,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3、小兒百日咳。用貝母五錢、甘草(半生半灸)二錢,共研為末,加沙糖調(diào)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湯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貝母、知母、牡蠣粉等分,研為細(xì)末。每服二錢,豬蹄湯調(diào)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淚。用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為細(xì)末,點(diǎn)眼。

6、目生弩肉。用貝母、丁香,等分為末,加乳汁調(diào)勻點(diǎn)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貝母(炮過),研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漿水送下。

8、小兒鵝口,滿口白爛。用貝母(去心,研細(xì))半錢,加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取抹患處。

9、乳癰。用酒送服貝母二錢,另找人吮乳,使之通暢。

10、紫白瘢。用貝母、南星,等分為末。生姜帶汁調(diào)藥搽瘢上。

山慈姑

「釋名」亦名金燈、鬼燈、朱姑、鹿蹄草、無義草。

「氣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皰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齦腫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湯隨時(shí)漱口,漱后吐出。

3、癰疽疔痛。用山慈姑(連根)、蒼耳草等分,搗爛。取好酒一杯,濾出藥汁溫服。或?qū)伤幐裳谐赡,每服三錢,酒送下。

4、風(fēng)痰疾。用山慈姑一個(gè),滴茶磨成泥。中午時(shí)以茶調(diào)勻服下,躺著曬一會(huì)太陽,即有惡物吐出,病自斷根。如不吐,可喝一點(diǎn)熱茶。

5、一切瘡毒,蛇蟲毒,飲食毒,瘴氣等。用“萬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樞丹”)。“丹居家遠(yuǎn)出、行兵動(dòng)眾,不可無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凈,焙干,取二兩;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兩;千金子仁,研細(xì),以紙壓去油質(zhì),取一兩;紅牙大戟,去蘆,洗凈,焙干,取一兩半;麝香三錢。各藥共研為末,加濃糯米湯調(diào)和,細(xì)搗,作成一錢一錠的藥劑。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內(nèi)服。

石蒜

「釋名」亦名烏蒜、老鴉蒜、蒜頭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氣味」(根)辛、甘、溫、有小毒。

「主治」

1、便毒諸瘡。用石蒜搗爛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凈,以生白灑煎服,汗出為好。

2、產(chǎn)腸脫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處。

3、小兒驚風(fēng),一叫而絕。用麻線把手心腳心纏住,又在脅下纏一圈,然后以燈火照灼手足心。同時(shí),用石蒜(曬干)、車前子,等分為末,水調(diào)勻貼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處以燈火照灼,可使病兒復(fù)蘇。

白茅

「釋名」根名茹根、蘭根、地筋。

「氣味」(茅根)甘、寒、無毒。

「主治」

1、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fā)聲稱為噦)。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2、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蘆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3、肺熱氣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細(xì),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飯后溫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湯”。

4、體虛水腫(小便不利,但飲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隨小便排出。

5、五種黃。S疸、谷疸、酒疸、女疸、勞疸。身體微胖,汗出如黃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細(xì),和豬肉一斤同煨湯吃。

6、小便熱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溫服。一天服一次。

7、勞傷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8、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細(xì),每服二錢,淘米水送下。

9、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10、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燒過研末,調(diào)豬油涂傷處。

龍膽

「釋名」亦名陵游。

「氣味」(根)苦澀、大寒、無毒。

「主治」

1、傷寒發(fā)狂。用龍膽二錢研細(xì),加入雞蛋清。每服二錢,白蜜化冰水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龍膽根切細(xì),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搗為末。取一茶匙,水煎,溫服。

3、谷疸、勞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勞疸因過勞而得)。用龍膽一兩、苦參三兩,共研為末,加牛膽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bhskgw.cn/rencai/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藥量。治勞疸,可增加龍膽一兩、梔子仁三至七枚,以豬膽代牛膽和丸。

4、盜汗。用龍膽研細(xì),每服一錢,加豬膽汁三兩(滴入少許溫酒)調(diào)服。治小兒盜汗,可加防風(fēng)。

5、咽喉熱痛。用龍膽磨水服。

6、目澀。用生龍膽搗汁一合,加黃連浸汁一匙,調(diào)勻點(diǎn)眼。

7、眼中流膿。用龍膽、當(dāng)歸,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

8、蛔蟲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龍膽一兩,去頭,銼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頭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將藥一頓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龍膽煎服。

細(xì)辛

「釋名」亦名小辛、少辛。

「氣味」辛、溫、無毒。李時(shí)珍說:辛、溫能散,所以各種風(fēng)寒、風(fēng)濕、頭痛、痰飲、胸中帶氣、驚等癥,可用本品治療。

「主治」

1、中風(fēng)(突然倒下,不省人事)。用細(xì)辛末吹入鼻中。

2、虛寒嘔噦,飲食不下。用細(xì)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送下。

3、小兒客忤(按:本病癥狀是:面青,驚痛,不能說話;或頸項(xiàng)強(qiáng)硬,出現(xiàn)險(xiǎn)象;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用細(xì)辛、桂心,等分為末,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

4、口舌生瘡。用細(xì)辛、黃連,等分為末,搽患處,漱去涎汁。治小兒口瘡,可用醋調(diào)細(xì)辛末貼敷臍上。

5、牙齒腫痛?谥袧,用細(xì)辛煎成濃汁,多次漱口,熱含冷吐。

6、鼻中息肉。用細(xì)辛末時(shí)時(shí)吹入。

7、耳聾。用細(xì)辛末溶在黃蠟中,團(tuán)成小丸。每棉裹一丸。塞耳中。此方名“聰耳丸”。

及己

「釋名」亦名“獐耳細(xì)辛”。

「氣味」(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各種惡瘡、疥痂、瘺蝕、皮膚蟲癢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徐長卿

「釋名」亦名鬼督郵、別仙蹤。

「氣味」(根)辛、溫、無毒(陶弘景認(rèn)為有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徐長卿(灸過)半兩,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兩,滑石二兩,檳榔一分,瞿麥穗半兩。每服五錢,水煎,再加樸硝一錢,溫服。此方名“徐長卿湯”。

2、暈車暈船。用徐長卿、石長生、車前子、車下李根等分搗碎,取半合裝在袋子里懸衣帶上。

徐長卿亦治疫疾、邪惡氣、溫瘧等。

白薇

「釋名」亦名薇草、白幕、春草、、骨美。

「氣味」(根)苦、咸、平、無毒。

「主治」

1、肺實(shí)鼻塞,不知香臭。用白薇、款冬花、貝母各一兩,百部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2、婦女遺尿(不拘胎前產(chǎn)后)。用白薇、芍藥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血淋、熱淋。治法同上。

4、婦女血闕(平時(shí)無病,突然昏倒,目閉口禁,過很久才醒悟過來,這種病叫“血闕”,也叫“郁冒”)。用白薇、當(dāng)歸各一兩,人參半兩,甘草一錢半。每服五錢,加水二碗煮成一碗,溫服。此方名“白薇湯”。

5、刀傷。用白薇研末敷傷口。

6、婦女產(chǎn)中虛煩嘔逆。用白薇同桂樹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加棗肉調(diào)成丸子。每服一丸,米湯送下。用熱者白薇用量加倍。

白前

「釋名」亦名石藍(lán)、嗽藥。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治」

1、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兩(炒過),甘草一兩(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豬肉、白菜。

2、久咳氣壅(體腫、短氣、脹滿、喉中呼吸有聲,不能平躺臥下)。用白前二兩,紫苑、半夏各三兩,大戟七合,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分?jǐn)?shù)次服。忌食羊內(nèi),餼糖。

錦地羅

「釋名」(根)微苦、平、無毒。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治」山嵐、瘴毒、瘡毒及其他中毒。用錦地羅根研細(xì),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檀香

「釋名」旃檀、真檀。

「氣味」白旃檀:辛、溫、無毒。紫檀:咸、微寒、無毒。

「主治」白旃檀:心腹痛、腎氣痛、噎膈吐食、風(fēng)熱腫毒。紫檀:止血、止痛、療淋、敷刀傷。

鎖陽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略同肉蓯蓉!皾櫾铩B(yǎng)筋、治痿弱!斌w虛而大便燥結(jié)者,可服鎖陽以代肉蓯蓉。

鐵線草

「釋名」微苦、平、無毒。

「氣味」苦、微溫、無毒。

「主治」男女諸風(fēng)。對(duì)婦人產(chǎn)后風(fēng),有特效。用鐵線草根五錢、加皮一兩、防風(fēng)二錢,共研為末;另取一斤重的烏骨雞一只,水內(nèi)淹死(按:這是為了留血),去毛腸,砍為肉塊,加入藥末混勻,倒適量麻油炒肉塊成黃色;再隨人量加酒把雞煮熟。病人先以排風(fēng)藤煎濃湯洗浴頭、身,然后飲酒吃雞,發(fā)現(xiàn)粘汁即愈。如不洗浴,則須發(fā)出風(fēng)丹才見藥效。

當(dāng)歸

「釋名」亦名干歸、山蘄、白蘄、文無。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血虛發(fā)熱(困渴大飲,目赤面紅,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如作為熱癥而服白虎湯必致死亡)。空當(dāng)歸身二錢(酒洗)。棉黃氏一兩(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溫服。一天吃兩劑。此方名“當(dāng)歸補(bǔ)血湯”。

2、失血過多(傷胎、產(chǎn)后、崩中、金瘡、拔牙等出血過多,心煩眩暈,不省人事)。用當(dāng)歸二兩、芎一兩,每用五錢,加水七分、酒三分,煎至七成。一天服兩次。

3、鼻血不止。用當(dāng)歸,焙干,研細(xì)。每服一錢,米湯調(diào)下。

4、小便出血。用當(dāng)歸四兩,銼碎,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5、頭痛欲裂。用當(dāng)歸二兩,加酒一升,煮成六合飲下。一天服兩次。

6、手臂疼痛。用當(dāng)歸三兩,切細(xì),酒浸三天后飲之。飲盡,再配藥照飲,病好為止。

7、久痢不止。用當(dāng)歸二兩、吳茱萸一兩,同炒香。去掉茱萸,單以當(dāng)歸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勝金丸”。

8、大便不通。用當(dāng)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9、婦女百病。用當(dāng)歸四兩、地黃二兩,共研細(xì),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前服,米湯送下。

10、月經(jīng)逆行,從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下,次用當(dāng)歸尾、紅花各三錢,加水一杯半,煎至八成,溫服。

11、少女閉經(jīng)。用當(dāng)歸尾、沒藥各一錢,共研為末。紅化泡酒送下,一天服一次。

12、婦女臍下氣脹,月經(jīng)不調(diào),常作嘔,睡不好。用當(dāng)歸四錢、干漆(燒存性)二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送下。

13、小產(chǎn)后流血不止。用當(dāng)歸一兩、蔥白一把。每服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溫服。

14、妊娠胎動(dòng)(腹痛,下血,口噤欲死)。用當(dāng)歸二兩、芎一兩,碎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碗煎至將干,加酒一碗再煎開水后溫服。過半小時(shí),又服一次。不過三、五服,即可見效。此方名“神妙佛手散”。子尚活,可保胎;子已死,即產(chǎn)下。

15、產(chǎn)后血脹(腹痛牽引到脅痛)。用當(dāng)歸二錢、炮干姜五分,研細(xì)。每服三錢,加水一碗,煎至八成,放少許鹽醋,熱服。

16、產(chǎn)后腹痛如絞。用當(dāng)歸末五錢,白蜜一合,水一碗,共煎,分二次服。無效時(shí),再服一劑。

17、產(chǎn)后自汗、大熱、氣短、腰腳劇痛。用當(dāng)歸三錢,黃芪、白芍藥(酒炒)各二錢,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溫服。

18、產(chǎn)后中風(fēng)(口吐涎沫,手腳抽筋,不省人事)。用當(dāng)歸、荊芥穗,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加水一碗半,酒和童便各少許,共煎至七成灌服。如能吞下,即可救。

19、小兒胎寒,好哭。用當(dāng)歸末一小撮(如小豆大)灌下,一晝夜灌三、四次。

20、小兒臍濕(或紅腫,或出水,不早治,成臍風(fēng))。用當(dāng)歸末敷搽。加一點(diǎn)麝香更好。又方:當(dāng)歸末、胡粉等分,和勻搽患處。

21、湯火傷潰爛成瘡。用麻油四兩,煎當(dāng)歸一兩至焦黃。去渣留油,加入黃蠟一兩,攪成膏。等冷定后,取膏攤貼患處。

芎窮

「釋名」亦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窮。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

1、氣虛頭痛。用川芎研細(xì),每取二錢,茶湯調(diào)服。

2、產(chǎn)后頭痛。用川芎、天臺(tái)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蔥茶調(diào)下。又方:加白術(shù),水煎服。

3、風(fēng)熱頭痛。用川芎一錢、茶葉二錢,加水一蠱煎至五成,飯前熱服。

4、偏頭風(fēng)。用川芎,銼細(xì),泡酒。每日飲少量。

5、頭暈?zāi)垦。用川芎?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bhskgw.cn/pharm/2009/20090113045347_89096.shtml" target="_blank">槐子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茶湯送下。又方:川芎一斤、天麻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湯送下。

6、驗(yàn)胎(三個(gè)月月經(jīng)不來,查驗(yàn)是否有孕)。取生川芎研細(xì),空腹服一茶匙,艾湯送下。如覺腹內(nèi)微動(dòng),則有胎;如不動(dòng),則無胎。

7、跌撲胎動(dòng),或子死腹中。用川芎研細(xì),服一茶匙,酒送下。連服兩劑,死胎即上。

8、崩中下血,晝夜不止。用川芎一兩,清酒一碗,煎至五成,慢慢飲下。又方:與上方同,另加生地黃汁二合同煮。

9、小兒腦熱(好閉目,或太陽痛,或眼睛紅腫)。用川芎、薄荷、樸硝各二錢,共研為末。每服少許吹入鼻中。

10、牙爛口臭。用川芎煎水,隨時(shí)含嗽。

11、牙痛。用大川芎一個(gè),焙干,加入細(xì)辛,共研為末擦牙。

12、各種瘡腫。用川芎煅后研細(xì),加入適量水銀粉,滴麻油調(diào)勻搽患處。

13、產(chǎn)后乳懸(婦女產(chǎn)后,兩乳變細(xì)、變長,有時(shí)垂到小腹,痛不可忍)。用川芎、當(dāng)歸各一斤,兩相混合,取出半斤,切片,加水濃煎,隨時(shí)飲服,不限量。另外的一斤半,銼成小塊,燒煙,令病人吸處口鼻。藥用盡,可再作一劑。

蘼蕪

「釋名」亦名薇蕪、蘄、江蘺。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頭中久風(fēng)、風(fēng)眩、泄瀉、咳逆等。

蛇床

「釋名」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馬床、墻蘼。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

1、陽事不起。用蛇床子、五味子、菟絲子,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赤白帶下,月經(jīng)不來。用蛇床子、桔白礬,等分為末,加醋、面和成丸子,如彈子大,胭脂為衣,棉裹后納入陰道中。一天換藥一次。

3、婦女陰部奇癢。用蛇床子一兩、白礬二錢,煎湯常洗。

4、產(chǎn)后陰脫。用布包蛇床子蒸熟后熨患處。又方:蛇床子五兩、烏梅十四個(gè),煎水洗。一天洗五至六次。此方亦治婦女陰痛。

5、男子陰腫、脹痛。用蛇床子研為末,加雞蛋黃調(diào)勻敷患處。

6、脫肛。用蛇床子、甘草各一兩,研細(xì)。每服一錢,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時(shí),用蛇床子末搽患處。

7、痔瘡。用蛇床子煎湯熏洗。

8、小兒癬瘡。用蛇床子末,加豬油調(diào)勻,搽瘡上。

9、小兒甜瘡(瘡連到頭、面、耳邊,流水,極癢,久不愈)。用蛇床子一兩、水銀粉三錢,共研為末,調(diào)油涂患處。

10、牙痛。用蛇床子煎湯,乘熱漱口。

12、冬月喉痹,腫痛不能下藥。用蛇床子放入瓶中燒出煙,令病人口含瓶嘴吸煙,有痰吐出,病即漸愈。

藁本

「釋名」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莖。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太陽頭痛、巔頂痛、頭面身體皮膚風(fēng)濕,亦治癰疽,排膿內(nèi)塞。小兒疥癬,可用藁本煎湯洗,并搓洗換下來的衣服。

頭屑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為末,夜間干擦頭發(fā),清晨梳去,頭屑自除。

白芷

「釋名」亦名白、芳香、澤芬、苻蘺、、莞、葉名麻、藥。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

肺、胃、大腸三經(jīng)的疾病。李時(shí)珍說:白芷“所在之病不離三經(jīng)。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jīng)之風(fēng)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jīng)之濕熱也。風(fēng)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

1、一切傷寒。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姜三片、蔥白三寸、棗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藥服下服汁,煎藥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2、一切風(fēng)邪。治法同上。

3、傷風(fēng)流涕。用白芷一兩、荊芥穗一錢,研細(xì)。每服二錢,茶送下。

4、偏正頭風(fēng)。用白芷(炒)二兩五錢,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細(xì)茶薄荷湯送下。

5、頭暈。用白芷洗曬后研細(xì),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湯或荊芥湯送下。

6、風(fēng)熱牙痛。用白芷一錢、丹砂五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吳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7、眼病。用白芷、雄黃,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龍眼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飯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還睛丸”。

8、口齒氣臭。用白芷七錢,研細(xì)。每服一錢,飯后服,清水送下。

芍藥

「釋名」將離、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藥,赤者名木芍藥。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腹中虛痛。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夏月加黃芩五分,惡寒加肉桂一錢,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錢。

2、骨痛。用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后研細(xì),裝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飲酒三合,一天三次。

3、腳氣腫痛。用芍藥六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白開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藥、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藥研細(xì),每服兩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二錢半,共研細(xì),新水沖服一茶匙。血止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藥一兩(炒黃)、柏圳六兩(微炒)。每服二兩,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將上方中的兩味藥,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月經(jīng)不停。用白芍藥、香附子、熟艾葉各一錢半,水煎服。

9、赤白帶長期不愈。用白芍藥三兩、干姜半兩,銼碎黃,搗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藥炒黑,研為末,酒送服。

10、刀傷。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研細(xì)。每服二錢,酒或米湯送下。同時(shí)可用藥末敷傷處。

11、木舌腫滿。用赤芍藥、甘草煎水熱漱。

12、魚骨鯁喉。用白芍藥嚼細(xì)咽汁。

牡丹

「釋名」鼠姑、鹿韭、百兩金、木芍藥、花王。

「氣味」(根皮)辛、寒、無毒。

「主治」

1、疝氣(覺氣脹不能動(dòng))。用丹皮、防風(fēng),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2、婦女惡血(血往上沖,臉紅易怒)。用牡丹皮半兩、干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3、傷損瘀血。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gè)(熬過),同搗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4、刀傷后內(nèi)出血。用牡丹皮研細(xì),水沖服少許。瘀血自尿中排出。

5、下部生瘡(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木香

「釋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氣味」(根)辛、溫、無毒。

「主治」

1、中氣不。ㄩ]目不語,狀如中風(fēng))。用木香研細(xì),冬瓜子煎湯灌下三錢。談盛者。藥中加竹瀝和姜汁。

2、胃氣悶脹,不思飲食。用木香、訶子各二十兩,搗爛篩過,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3、心氣刺痛。用木香一兩、皂角(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4、流動(dòng)性氣痛。用溫水磨木香成濃汁,加熱酒調(diào)服。

5、小腸疝氣。用木香四兩,酒三斤煮過。每日取酒飲三次。

6、氣滯腰前。用木香、乳香各二錢,酒浸,飯上蒸,均以酒調(diào)服。

7、突然耳聾。用木香一兩,切小,放苦酒中浸一夜,取出,加麻油一合,微火煎過,濾去藥渣,以油滴耳。一天三、四次。

8、霍亂轉(zhuǎn)筋(腹痛)。用木香末一錢,放入木瓜汁一杯中,加熱酒調(diào)服。

9、痢疾(包括久痢)用木香一塊(方圓一寸)、黃連半兩,同在半升水中煎干。單取木香,焙干研細(xì),分三次服。第一閃,橘皮湯送下;第二次,米湯送下;第三次,甘草湯送下。

10、腸風(fēng)下血。用木香、黃連,等分為末。放入豬大腸中,兩頭扎定,煮到極爛,然后去藥食腸,或連藥搗為丸子吞服。

11、小便渾濁,狀如精液。用木香、沒藥、當(dāng)歸,等分為末。以刺棘心的榨汁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鹽湯送下。

12、小兒陰腫(陰莖腫大;蚩s小,很痛)。用木香、枳殼(麩炒)各二錢半,炙甘劃暗無天日錢,水煎服。

13、各種癰疽、瘡。用木香、黃連、檳榔,等分為末,油調(diào)搽患處。

14、蛇蟲咬傷。用木香不限量,煎水服,有奇效。

15、腋下、陰下濕臭或已成瘡。用好醋浸木香夾于腋下陰下,或研末敷患處。

16、牙痛。和木香末加少許麝香迭牙,同時(shí)以鹽湯漱口。

松香

「釋名」苦彌扯。

「氣味」(根)甘、溫、無毒。

「主治」心腹痛滿,脾積郁,腎虛齒痛,面痣風(fēng)瘡,腳氣浮膝等。

杜若

「釋名」杜蘅、杜蓮、若芝、楚蘅、山姜。

「氣味」(根)辛、微溫、無毒。

「主治」胸脅逆氣,頭痛流涕,皮間風(fēng)熱等。李時(shí)珍說:“杜若乃神農(nóng)上品,治足少陰、太陽諸證要藥,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說,杜若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列為“上品”,是治腎、膀胱諸經(jīng)的要藥,但是人們不知道用它,這是很可惜的。)

高良姜

「釋名」蠻姜,子名紅豆蔻。

「氣味」(根)辛、大溫、無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兩,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腳氣欲吐(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fā)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diǎn)豉粥。有發(fā)吐感覺時(shí),立即服藥)。用高良姜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gè)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gè)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diào)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湯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diào)下。

4、養(yǎng)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過,研細(xì),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后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

5、脾虛寒瘧(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diào)成膏子,臨發(fā)病前,熱酒調(diào)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6、雙目突然紅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

7、風(fēng)牙痛腫。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為末,擦痛處,吐出涎水,以鹽湯漱口。

郁金

「釋名」馬。

「氣味」(根)辛、苦、寒、無毒。

「主治」

1、顛狂癥。用郁金七兩、明礬三兩,共研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2、痘毒攻心(痘瘡忽由白色變成紫黑我,不出膿,日夜哭叫)。用郁金一枚、甘草二錢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將郁金切片焙干,研為末,加腦子(炒)半錢。每服一錢,以生豬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調(diào)下。二服后毒氣從手足心發(fā)出,如癰狀,病乃全愈。

3、心氣痛。和郁金、附子、干姜,等分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男用酒,女用醋送下。

4、產(chǎn)后心痛(血?dú)馍蠜_欲死)。用郁金(燒存性)研細(xì),取二錢,以米醋調(diào)灌能,轉(zhuǎn)危為安。

5、鼻血、吐血。用郁金研細(xì),水服二錢。不愈。再服一次。

6、陽毒下血(熱氣入骨,痛不可忍)。用郁金五個(gè),牛黃一個(gè)、如皂莢子大,做成散劑,每服用醋漿水一碗煎三沸后,待溫把藥送下。

7、尿血。用郁金一兩、蔥白一握,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溫服。一天服三次。

8、風(fēng)痰壅塞。用郁金一分、蘆十分,共研為末。每取少許,溫漿水調(diào)下。同時(shí),以漿水一碗,漱口吐涎?梢猿砸稽c(diǎn)東西壓一下藥味。

9、痔瘡腫痛。用郁金研細(xì),加水調(diào)勻搽患處。

姜黃

「釋名」寶鼎香。

「氣味」(根)辛、苦、大寒、無毒(一說性熱)。

「主治」

1、心痛難忍。用姜黃一兩、桂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醋湯送下。

2、胎寒腹痛(嬰兒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狀如驚風(fēng),出冷汗)。用姜黃一錢,沒藥、沒香、乳香各二錢,共研為末,加蜜調(diào)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鉤藤煎湯化下。

3、產(chǎn)后血痛(腹內(nèi)有血塊)。用姜黃、桂心,等分為末,酒沖服一匙,血下盡后即愈。

4、瘡癬初發(fā)。用姜黃研末擦上,甚效。

補(bǔ)骨脂

「釋名」破故紙、婆固脂、胡韭子

「氣味」(子)辛、大溫、無毒。

「主治」

1、元陽衰損(腳手沉重,夜多盜汗)。用補(bǔ)骨脂四兩(炒香),菟絲子四兩(酒蒸),胡桃肉一兩(去皮),乳香、沒藥、沉香各二錢半(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鹽湯或溫酒送下。自夏至起,到冬至止。每天服一次。

2、五勞七傷,下元久冷,一切風(fēng)病,四肢疼痛。用補(bǔ)骨脂一斤,酒浸一夜,曬干,加烏油麻(黑芝麻)一升炒,等麻子炸聲絕后,簸去麻子,只取補(bǔ)骨脂研為末,以醋煮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鹽湯送下。

3、腎虛腰痛。和破故紙一兩,炒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錢亦佳。又方:破故紙(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個(gè),共研為末,以蒜搗膏一兩,和各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濕酒送下。婦女用淡醋湯送下。常服本方中壯筋骨,知血脈,烏須發(fā),益顏色。此方名“青娥丸”。

4、妊婦腰痛。用破故紙二兩,炒香后研成末。先嚼胡桃肉半個(gè),然后用溫酒調(diào)服藥末二錢。此方名“通氣散”。

5、定心補(bǔ)腎。和破故紙(炒)二兩、白茯苓一兩,共研為末;另取沒藥五錢,酒浸后煮化,和藥末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故紙補(bǔ)腎,茯苓補(bǔ)心,沒藥養(yǎng)血三者既壯,自然身安。

6、精氣不固。用破故紙、青鹽等分,同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7、小便頻數(shù),腎氣虛寒。用破故紙十兩(酒蒸過)、茴香十兩(鹽炒過),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酒送下,或以熟米、豬腎和藥煨吃亦可。

8、小兒遺尿。用破故紙(炒過),研為末,每夜用開水沖服五分。

9、腎漏(陰莖不痿,精常流出,痛如針刺)。用破故紙、韭子各一兩,共研為末,每取三錢,加水二碗,煎至六成服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

10、脾腎虛瀉。用破故紙(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兩,共研為末,加棗肉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二神丸”。又方:照上方,加木蠔二兩,名“三神丸”。

11、水瀉久痢。用破故紙(炒)一兩,粟殼(炙)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姜棗煎汁送下。

12、牙齒久痛。用補(bǔ)骨脂二兩、青鹵半兩,炒過研細(xì)擦痛處。

13、跌墜腰痛。瘀血凝滯。用破故紙(炒)、茴香(炒)、辣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蓽蘢

「釋名」蓽撥

「氣味」辛、大溫、無毒。

「主治」

1、冷痰惡心。用蓽蘢一兩研細(xì),每服半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2、暴泄身冷(自汗,想嘔吐,小便清,脈微弱)。用蓽蘢、內(nèi)桂各二錢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錢半,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3、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連臍痛)。用蓽蘢半兩、厚樸(姜汁浸、炙)一兩,共研業(yè)要,加熱鯽魚肉,搗和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4、瘴氣成塊,在腹不散。用蓽蘢一兩、大內(nèi)一兩,生用,共研為末。加麝香少許,以煉蜜和丸,和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酒送下。

5、婦女血?dú)馔矗ㄔ陆?jīng)不調(diào),下血無定時(shí))。用蓽蘢(鹽炒)、蒲黃(炒)。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二神丸”。

6、偏頭風(fēng)。令病人口含溫水,在頭痛的一側(cè)。用鼻孔吸入少許蓽蘢末,有效。

7、風(fēng)蟲牙痛。用蓽蘢末擦牙,煎蒼耳湯漱口,去涎。又方:蓽蘢、胡椒,等分為末,化蠟調(diào)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時(shí)取一丸,塞孔中。

益智子

「氣味」(仁)辛、溫、無毒。

「主治」

1、小便頻數(shù)。用益智子(鹽炒,去鹽)、烏藥,等分為末;另用酒煮山藥粉為糊,和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鹽湯送下。此方名“縮泉丸”。

2、心虛尿滑及赤白二濁。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術(shù),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開水調(diào)下。

3、白濁腹?jié)M。用益智仁(鹽水浸、炒)、厚樸(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4、腹脹痛,瀉不止。用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下。

5、婦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細(xì))一錢,米湯加一點(diǎn)鹽沖服。

6、口臭。用益智子仁一兩、甘草二錢,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7、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兩、縮砂仁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縮砂密

「氣味」(仁)辛、溫、澀、無毒。

「主治」

1、冷滑下痢。用縮砂仁研細(xì),調(diào)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干,再研細(xì),加與砂仁等量的干姜末,和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縮砂仁(炮)、附子、干姜、厚樸、陳桔皮,等分為末,和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2、大便下血。用縮砂仁為末,熱米湯送服二錢。以愈為度。

3、小兒脫肛。用縮砂去皮研細(xì),擦在一片已剖開的豬腰子中,捆好煮熟,給病孩吃。另服白礬丸。氣逆腫喘者,痛難治好。

4、遍身腫滿,陰部亦腫。用縮砂仁、土兒狗,等分研細(xì),和老酒飲服。

5、痰氣膈脹,用砂仁搗碎,在蘿卜汁中浸透,焙干研細(xì),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6、咳逆。用砂仁(洗凈,炒過,研細(xì))、生姜(連皮)等分,搗爛。飯后過一段時(shí)間,熱酒泡服。

7、胎動(dòng)(跌墜動(dòng)胎,痛不可忍)。用縮砂炒熱,去皮用仁,搗碎。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服后,如覺腹中發(fā)熱而胎有活動(dòng)者,即胎已安。

8、血崩。用縮砂仁在瓦上焙干,研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9、熱擁咽痛。用縮砂殼研細(xì),水服一錢。

10、牙痛?谥谐=揽s砂仁,有效。

11、口瘡。有縮砂殼煅后研細(xì),擦患處。

12、魚骨鯁喉。用縮砂、甘草,等分為末,棉花裹好含口呂,咽汁,骨隨痰涎吐出。

13、誤吞金屬等物。用縮砂煎濃湯飲下,可將外排出。

白豆蔻

「釋名」多骨。

「氣味」(仁)辛、大溫、無毒。

「主治」

1、胃冷惡心(進(jìn)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搗細(xì),溫酒送服。數(shù)服以后,即見效。

2、突然惡心。取白豆蔻仁細(xì)嚼止吐。

3、小兒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個(gè)、縮砂十四個(gè)、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共研為末,常抹入小兒口中。

4、反胃。用白豆蔻、縮砂仁各二兩,丁香一兩,陳為一升(黃土炒焦,去土),共研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湯送下。此方名“太倉丸”。

豆蔻

「釋名」草豆蔻、漏蔻、草果。

「氣味」(仁)辛、澀、溫、無毒。

「主治」

1、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xì)。每服半錢,木瓜生姜湯調(diào)下。

2、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xì),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5、瘴瘧(熱少寒多,或單過時(shí)冰熱;蛱摕岵缓)。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xì)。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gè),酒煎服。

蓬莪茂

「釋名」述。

「氣味」(根)苦、辛、溫、無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淡醋湯送下。

2、婦女血?dú)庥巫咦魍醇把。用蓬莪茂、干漆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如是腰痛,則用核桃酒送下。

3、小兒氣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細(xì),熱酒送服一錢。

4、上氣喘急。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氣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熱)。用蓬莪茂一兩、金鈴子(去核)一兩,共研為末,加蓬砂一錢,煉過,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或鹽湯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嬰兒吐乳。用蓬莪茂少許,加綠豆大的一粒鹽,放入乳一合中煎開幾次,去掉渣滓,再加兩粟米大的牛黃一塊,給病兒服。很有效。

三棱

「釋名」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jiān)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gè),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diào)下。連續(xù)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釋名」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jié),夫須、續(xù)根草、地毛。

「氣味」(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diào)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癥。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jīng)過去皮、煮、搗、曬、焙之后,研為細(xì)末,加煉蜜調(diào)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氣。ㄐ馗姑洕M、惡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蜓谐纱帜┘宸嗫。此方名“快氣湯”。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diǎn)作痛、俗稱心氣痛,實(shí)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于氣,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shí),起因于寒者,姜二錢、附一錢;起因于氣者,附二錢、姜一錢;起因于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dú)馔吹?。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蒸日上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業(yè)區(qū)末。以醋、糊調(diào)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細(xì),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diào)下,服藥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凈,曬士,搗爛,微焙為末,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新天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沖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后研細(xì),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

12、妊娠惡陰(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jìn))。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xì)。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臨產(chǎn)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shí)服此,自然順產(chǎn))。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產(chǎn)后狂言(血暈妄語。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xì)。每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氣郁吐血。用童便調(diào)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xì),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后服地榆湯至盡。發(fā)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處。

20、氣郁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diào)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卜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shí)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姜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

24、長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傷。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釋名」兜婁婆香。

「氣味」(枝葉)辛、微溫、無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2、暑天吐瀉。用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淘米水調(diào)服。

3、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加一點(diǎn)鹽,以開水調(diào)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凈,煎湯,隨進(jìn)嗽口。爛瘡。用藿香中、細(xì)茶等分,燒灰,油調(diào)涂葉片貼瘡上。

熏草(零陵香)

「釋名」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下痢。用熏草、當(dāng)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傷寒惑(按:狐惑癥象是: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shù)而無熱,汗出不止。病初起時(shí),目盡赤,七、八日后,四角變黃黑)。用熏草、黃連各四兩,咬細(xì)。在白酸漿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頭風(fēng)旋暈(痰逆、惡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者葉、香附子(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兒鼻塞頭熱。用熏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頭風(fēng)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diào)勻,搽頭幾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

7、夢(mèng)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術(shù)、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湯”。

8、節(jié)育斷產(chǎn)。用薰草研細(xì)。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xù)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鹽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兩加廣木香一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熱米湯送服一錢半,即可止痢。用藥期間,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蘭草

「釋名」(閑)、木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蘭澤草、煎澤草、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千金草。

「氣味」(葉)辛、平、無毒。

「主治」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癰腫,生血、調(diào)氣,煮水,可以洗風(fēng)病,可以解食牛馬肉中毒。

澤蘭

「釋名」水香、都梁香、虎蘭、虎蒲、龍棗、孩兒菊、風(fēng)藥。根名地筍。

「氣味」(葉)苦、微溫、無毒。

「主治」

1、產(chǎn)后水腫,血虛浮腫。有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醋酒送下。

2、小兒蓐瘡。由大人嚼澤蘭心把瘡周圍封起來。很有效。

3、瘡腫初起。把澤蘭搗爛封住,有效。

4、損傷瘀腫。治法同上。

5、產(chǎn)后陰翻(產(chǎn)后陰戶燥熱,變成翻花狀)。用澤蘭四兩,煎湯熏洗。二、三次后,再加枯礬一起煎洗。

馬蘭

「釋名」紫菊。

「氣味」(根、葉)辛、平、無毒。

「主治」

1、諸瘧寒熱。用馬蘭搗汁,再加一點(diǎn)水,發(fā)病日早晨服。藥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絞腸痧。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xì)嚼,將汁咽下。

3、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松香、皂樹葉(冬日無葉,可用樹皮)共研細(xì),搽入傷口。

4、喉痹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郵,口自開。

5、水腫尿澀。用馬蘭、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飯前溫服。

6、丹毒。用馬蘭、甘草,磨醋搽患處。

7、痔漏。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干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馬蘭,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蘭煎水,加一點(diǎn)鹽。每天熏洗患處。

香薷

「釋名」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氣味」辛、微溫、無毒。

「主治」

1、傷暑(暑天臥濕當(dāng)風(fēng),或生冷不節(jié),頭痛發(fā)熱,轉(zhuǎn)筋,干嘔,四肢發(fā)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連進(jìn)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姜汁炒)代替。

2、水腫。用干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shí),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diǎn)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shù)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shù)丸”。

3、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假蘇

「釋名」姜芥、荊芥、鼠螢。

「氣味」(莖、穗)辛、溫、無毒。

「主治」

1、風(fēng)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下。

2、風(fēng)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shí)含漱。

3、小兒驚癥。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姜湯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風(fēng)(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干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fēng)口噤。用荊芥穗研細(xì),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chǎn)后中風(fēng)(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卩鋭t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此方名“華陀愈風(fēng)散”,還有“如圣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來為藥方名)等名。

7、產(chǎn)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

8、產(chǎn)后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后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diào)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搗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diào)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xì)。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xì)。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疬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jié)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煎湯熱洗。洗后,見破爛處有紫黑點(diǎn),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diào)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又掃,直至病愈。

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xì),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榨汁熬膏,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fēng)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nèi)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倒換散”。

薄荷

「釋名」菝活、蕃荷菜、吳菝活、南薄荷、金錢薄荷。

「氣味」(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風(fēng)熱)。用薄荷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調(diào)丸亦可。

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曬干,研為末,泡熱激發(fā)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gè),水浸去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葉煎湯常服。

6、火毒成瘡。用薄荷煎汁隨時(shí)涂搽。

水蘇

「釋名」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

「氣味」(莖、葉)辛、微溫、無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蘇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蘇莖葉,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蘇焙干研細(xì),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蘇五合,香豉二俁,同搗爛,搓成小團(tuán),如棗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蘇二兩,防風(fēng)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同時(shí)以水蘇葉塞鼻。又方:水蘇、生地典,等分為末,冷水送服。

5、鼻淵(按:鼻淵俗名腦漏,鼻中不斷流水、流膿,或膿中帶血)。用水蘇葉、麥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黃芪、炙甘草、生地黃(焙),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參湯送下。

6、風(fēng)熱頭痛(熱結(jié)上焦,致生風(fēng)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去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荊芥湯送下。

7、突然耳聾。用水蘇葉生搗,棉裹,塞耳內(nèi)。

8、頭生白屑。用水蘇煮汗或燒灰淋汁洗頭。

9、蛇蟲咬傷。用水蘇研末,酒沖服。并以敷傷處。

「釋名」節(jié)華、女節(jié)、女華、女莖、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陰成、周盈。

「氣味」(花)苦、平、無毒。

「主治」

1、風(fēng)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diào)下。

2、膝風(fēng)痛。用菊花、陳艾葉作護(hù)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末,每用二、三錢,加蜜少許,水煎服。

4、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紅椒(去目)六兩,共研為末。加淅地黃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時(shí)茶送下。

野菊

「釋名」苦薏

「氣味」(根、葉、莖、花)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

1、無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fā)出;另以藥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絞取汁取;仍以藥渣敷患處。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蒼耳葉,秋日采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nèi)服;以藥渣敷患處。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經(jīng)論書籍: 《經(jīng)絡(luò)全書》 《四圣心源》 《內(nèi)經(jīng)評(píng)文》 《靈樞懸解》 《素問懸解》 更多>>
    傷寒金匱: 《傷寒說意》 《傷寒心法要訣》 《傷寒懸解》 《傷寒尋源》 《傷寒醫(yī)訣串解》 更多>>
    診治書籍: 《脈訣刊誤》 《脈訣乳! 《脈理求真》 《脈確》 《脈象統(tǒng)類》 更多>>
    本草書籍: 《本草崇原》 《本草從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經(jīng)》 《本草綱目》 更多>>
    方言書籍: 《洪氏集驗(yàn)方》 《華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經(jīng)》 《急救便方》 更多>>
    內(nèi)科書籍: 《中國醫(yī)籍考》 《中風(fēng)論》 《重訂靈蘭要覽》 《重訂廣溫?zé)嵴摗?/a> 《止園醫(yī)話》 更多>>
    婦科書籍: 《產(chǎn)寶》 《產(chǎn)鑒》 《婦科秘方》 《婦科秘書》 《婦科問答》 更多>>
    兒科書籍: 《保嬰撮要》 《保幼新編》 《慈幼便覽》 《慈幼新書》 《達(dá)生編》 更多>>
    外科書籍: 《金瘡秘傳禁方》 《救傷秘旨》 《立齋外科發(fā)揮》 《傷科補(bǔ)要》 《傷科大成》 更多>>
    五官書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xiàng)l辨》 《包氏喉證家寶》 《喉科秘訣》 《喉科指掌》 更多>>
    針灸書籍: 《針經(jīng)指南》 《針灸大全》 《針灸甲乙經(jīng)》 《針灸聚英》 《針灸神書》 更多>>
    醫(yī)論書籍: 《思考中醫(yī)》 《四圣懸樞》 《塘醫(yī)話》 《推求師意》 《外經(jīng)微言》 更多>>
    醫(yī)案書籍: 《馬培之醫(yī)案》 《奇癥匯》 《三家醫(yī)案合刻》 《邵蘭蓀醫(yī)案》 《孫文垣醫(yī)案》 更多>>
    綜合書籍: 《急救廣生集》 《景岳全書》 《明醫(yī)雜著》 《明醫(yī)指掌》 《儒門事親》 更多>>
    養(yǎng)生書籍: 《食療方》 《壽世傳真》 《壽世青編》 《心醫(yī)集》 《服食導(dǎo)餌》 更多>>
    其它書籍: 《本草問答》 《瘋門全書》 《厘正按摩要術(shù)》 《醫(yī)暇卮言》 《圓運(yùn)動(dòng)的古中醫(yī)學(xué)》 更多>>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hào)-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huì)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