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病案書寫規(guī)范神經(jīng)科病歷 | |||||
文章來源:醫(yī)學全在線 更新時間:2007-4-17 1:22:13 技能論壇 | |||||
(二)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 1.精神狀態(tài) ①意識:是否清晰,有無模糊、譫妄、嗜睡、昏迷等情況。②言語:是否清楚,有無不清或失語。③情感:有無欣快、激動、淡漠、憂郁、不穩(wěn)等。④智力:記憶力、計算力、理解力、判斷力及一般常識等有否欠缺。 2. 一般檢查 頭顱 大小如何(眉間至枕外精隆之周徑),有無畸形、傷痕、靜脈充盈、囟門膨隆、骨縫分離、腫塊、壓痛、破壺聲、血管雜音等情況。 頸部 有無斜頸、短頸、頸強直、強迫頭位、頸椎活動受限及壓痛、頸動脈搏動及血管雜音等情況。 四肢 形態(tài),姿勢,有無畸形,活動是否受限,動脈搏動的強弱,周圍神經(jīng)是否增精粗,肌肉有無壓痛等。 脊柱 有無畸形、壓痛、叩痛、活動受限等情況。 3 顱神經(jīng) 嗅神經(jīng) 用揮發(fā)性芳香物(樟腦、松節(jié)油)分別測試左、右鼻嗅覺。注意有無嗅覺減退、消失、異;蜻^敏,是一側(cè)還是兩側(cè)。 視神經(jīng) ①視力:通常用近視力表,近視、遠視、減退等。②視野:用指測法。患者背光與檢查者對面坐,查左眼時,遮右眼,左眼固定注視檢查者右眼,檢查者閉左眼,用手指在兩人中間從上下左右的周邊逐漸向中央移動,囑患者看見手指時即說出,必要時用視野計檢查。③眼底:用檢眼鏡檢查視神經(jīng)盤、血管、視網(wǎng)膜等。④瞬目反射:用電筒光照或用手指假擊其中目,觀察是否閉眼。 動眼神經(jīng)、滑車神經(jīng)及展神經(jīng) ①瞼裂:大小,是否雙側(cè)對稱,有無上瞼下垂。②眼球位置及運動:有無斜視、同向偏斜、復視及眼球震顫等。③瞳孔:大小、形狀、位置、邊緣,兩側(cè)是否對稱,對光反應(直接、間接)、調(diào)節(jié)反射如何。 三叉神經(jīng) ①感覺:測定面部痛覺、觸覺、冷熱覺的程度及其分布范圍,注意兩側(cè)對比,有無壓痛點。②運動:顳頰部有無肌萎縮,張口時下頜有無偏斜。囑患者作咀嚼動作,以手按觸顳肌、咬肌、測肌力。③反射:角膜反射、下頜反射。 面神經(jīng) ①運動:觀察兩側(cè)面部形態(tài)是否對稱,有無顏面偏側(cè)萎縮、面肌痙攣。囑患者作蹙額、皺眉、閉眼、露齒頰、吹哨、觀察額紋、眼裂、口角、鼻唇溝是否相等。②味覺:測定舌前2/3味覺。 前庭蝸神經(jīng) (位聽神經(jīng))①耳蝸神經(jīng):氣導骨導比較(林內(nèi)Rinne)試驗,正常氣導大于骨導;雙耳骨導比較(韋勃Weber)試驗,正常感到聲音在正中;骨導敏度(許瓦巴赫Schwabach)試驗;聽力計檢查(必要時)。②前庭神經(jīng):錯定物位征、旋轉(zhuǎn)試驗、冷熱試驗。 舌咽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 發(fā)音、吞咽、軟腭與懸雍垂位置及運動、咽部感覺、咽反射、聲帶運動(必要時) 副神經(jīng) 囑轉(zhuǎn)頭、聳肩,觀察運動情況及胸鎖乳突肌有無萎縮。 舌下神經(jīng) 張口時舌在口腔中的位置,伸舌時舌尖有無偏斜,觀察舌肌有無萎縮及肌纖維性顫動 肌體積 有無肌萎縮、肥大,測量兩側(cè)肌體的周脛。 不自主運動 注意幅度、速度、部位、程度,隨意運動、情緒緊張、睡眠對不自主運動的影響?粗形璧笜觿幼、手足徐動、扭轉(zhuǎn)痙攣、震顫(靜止性、姿勢性、意向性)肌束顫動、肌陣攣、抽搐等。 肌張力 捫觸肌的彈性及硬度,作被動運動,體會肌緊張度及阻抗力,痙攣性(折刀樣)肌張力增高,強直性(鉛管樣、齒輪樣)肌張力增高、或肌弛緩、關節(jié)過度屈伸。 肌力 觀察肢體活動及幅度、是否有力;囑依次作各關節(jié)的各個方向的主動運動,測定其抵抗檢查者給予阻力。手部肌力可用握力計測定。 肌力的記錄采用六級記分制:0級,為完全癱瘓;Ⅰ級,可見肌肉收縮,而無肢體移動;Ⅱ肢體能在床上移動,但不能抬起;Ⅲ級肢體能抬離床面;Ⅳ級,能抵抗阻力的運動;Ⅴ級,為正常肌力。記錄癱瘓部位和分布。 共濟運動 觀察穿衣、扣鈕扣、端水、走路、寫字等動作,是否穩(wěn)準、協(xié)調(diào),注意說話是否流利。進行指鼻試驗,快復輪替動作、跟膝脛試驗。檢查閉目難立(郎堡Romberg)征:囑并足站立,睜眼、閉眼,觀察有無站不穩(wěn)、傾倒。起坐試驗:仰臥,兩手置胸前,試坐起,當軀干前屈時,兩下肢翹起為陽性,稱臀部軀干聯(lián)合屈曲癥狀(小腦病變) 聯(lián)帶運動 觀察行走時兩臂擺動自然、適度、是否減少。仰臥,兩臂置胸前,試坐起,腦性偏癱的下肢可出現(xiàn)不自主的抬高。仰臥,檢查者將手置患者足跟下,腦性偏癱患者試抬癱側(cè)下肢時,對側(cè)下肢向下壓,檢查者手掌有重壓感,稱胡佛(Hoover)征。 步態(tài) 睜眼、閉眼,前行、后退,快走、慢走突然起步、立;蜣D(zhuǎn)彎,觀察行走時無異常,描述步態(tài)(如:慌張步態(tài)、垂足步態(tài)、剪刀步態(tài)、酒醉步態(tài)、痙攣性偏癱步態(tài)、鴨步)。 5.感覺 閉眼,囑受到感覺刺激時,立即回答。先全面粗查一遍,再從感覺減退或消失區(qū)直至正常區(qū),兩側(cè)上下、左右對比,注意感覺障礙的程度、性質(zhì)、范圍。 淺感覺 檢查痛覺、觸覺、冷覺及熱覺,繪圖記錄。 深感覺 檢查關節(jié)覺(被動運動覺、位置覺)、震動覺、深部壓痛(捏擠肌肉、肌腱或壓迫睪丸)。 復合感覺(大腦皮層感覺) 皮膚定位覺,兩點辨別覺、圖形覺、實體覺、對點單感(骨針或指尖觸身體兩側(cè)對稱部位,頂葉病變者對側(cè)軀肢無感覺)等。 6.反射 要求被檢查者合作、放松,肢體位置適當、對稱。叩擊力量要均勻、恰當,兩側(cè)對比。 深反射 檢查肱二頭肌腱反射、肱三頭肌腱反射、橈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踝反射、髕陣攣、踝陣攣。記錄符號:“0”無反應,“+”減弱、“++”正常,“+++”亢進,“++++”陣攣。 淺反射 檢查腹壁反射(上、中、下部)、提睪反射、跖反射、肛門反射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 |||||
|